第一千零五章 土著死光之前帝國決不投降(第3/3頁)
章節報錯
同時還要限制技術兵器的數量,不能搞太多……這也是為了降低成本。
這些變化,也能夠讓陸軍方面節省更多的軍費,然後用於技術兵種的建設,比如炮兵以及騎兵還有工兵等等。
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楚國人的傷亡……各種低烈度治安作戰的時候,零星的傷亡是難以避免的,興許一次性死的不多,但是架不住一年到頭持續死人啊……哪怕是二十一世紀裡的美軍,軍力上超過那些落後小國無數代,但是打治安作戰的時候依舊會有一定的傷亡。
所以陸軍在海外部署作戰的時候,承受的傷亡壓力其實不小,如今有了更多的外籍軍團可以作為廉價代替品,陸軍方面也能鬆一口氣。
一百萬外籍軍團,將會從印度,西亞,北非,歐洲等不同的地區進行招募,然後進行訓練,並以異地服役的原則進行部署。
因此未來很多年裡,歐洲當地的土著們所看到的所謂楚軍……其實都是外籍軍團裡的印度賤民士兵。
同時在印度,西亞等地區裡所看到的楚軍,其實是外籍軍團裡的歐洲白人士兵。
同時也宣佈了一部分外籍軍團的優惠政策,比如可以在行政領地裡落戶,並在服役結束後獲得一定的土地,資深士官和軍官退役後可以安排在行政領地裡的公務工作。
當然,這些優惠政策只侷限於行政領地,不包括直轄領地……
同時這些外籍士兵的服役年限都很長……楚軍的正規軍裡,普通士兵的服役年限是四年,這是考慮到士兵訓練成本以及後續大規模動員的需求,士兵服役年限不能太短,但是也不能太長。
服役時間太短,士兵培養成本高,同時戰鬥力也不太行……尤其是楚軍是全球部署,士兵服役後在本土訓練大概需要半年,然後派到海外部署的時候又得在海上漂幾個月……這光是前期準備都得差不多一年時間……所以服役時間太短的話,就很難搞。
但是服役時間太長的話,就會導致爆發大規模戰爭的時候,無法動員到足夠的退伍士兵,這也很致命的。
因此在諸多因素的綜合考慮下,楚軍施行的是四年服役時間。
但是外籍軍團裡計程車兵服役年限要更長……最短也有十年,因為應募服役後首次簽署的服役合同就是十年的。
十年後,根據雙方意願可以續約五年……整個服役時間是十五年,這個特指普通士兵,不包括外籍士官以及軍官。
而楚軍招募外籍士兵的時候,一般都是招募十七八歲到二十歲之間的年輕士兵,他們如果正常服役的話,要到三十多歲才退役。
這一方面是保證這些外籍士兵的戰鬥力,另外一方面也是給這些外籍士兵一定的保障!
在土著低收入群體裡,給楚國人當兵的待遇還是非常不錯的,光是能吃飽飯這一點就足夠他們賣命了。
伱說把他們招募過來三四年後讓他們退役了,人家土著士兵自己都不樂意……
因此,楚國人的外籍軍團,實際上是一支純職業軍隊,裡面計程車兵動不動就是服役好幾年的甚至十年以上的老兵。
這樣的職業軍隊,就算不拿著更先進的武器,只拿著燧發槍,也能吊打歐洲各藩屬國的普通常備軍。
就和之前一樣!
之前的外籍軍團用的也是前裝滑膛武器,火帽擊發槍以及滑膛炮,但一樣吊打歐洲土著軍隊。
現在換裝了更新式的武器,那麼戰鬥力優勢還更大一些,並足以取代部分正規軍的部署作戰任務。
如此大背景下,承順四十六年秋開始,大楚帝國開始了大規模的外籍軍團組建工作,預計在明年前完成所有士兵的招募工作,同時在明年完成所有新編外籍軍團的組建工作,把外籍軍團的規模擴充到一百萬人以上。
按照這規模,以及帝國高層對外籍軍團的未來安排,興許多年以後帝國裡的官員在面臨什麼巨大危機的時候,都可以來一句:土著死光之前,帝國決不投降!
擴充外籍軍團的同時,楚軍同時著手對正規軍進行縮編……
正規軍裡的陸軍,近衛軍,海軍這三軍加起來,總數三百多萬人呢……其中大半都是派遣到了海外以及新徵服地區如東歐等地。
但是這些花費昂貴的正規軍到了海外,玩的也只是低烈度的治安作戰……太過浪費了。
每年花這麼多軍費,養著龐大的軍隊打治安作戰,時不時還遭受一些死傷……哪怕是軍方自己看了都糟心。
如今有了外籍軍團頂上去,那麼正規軍也可以幹自己的正事了:對內彈壓,對外則是充當戰略威懾力量。
對內彈壓不必說。
且說對外充當戰略威懾力量,既然充當的是威懾力量,那麼肯定是要戰鬥力好一些,技術兵器眾多……但是又不用頻繁參與治安作戰,所以日常軍費開支也會比較小,並且不用頻繁的承受零星傷亡,壓力比較小。
根據軍務院這些規劃,歐洲地區率先開始執行,進一步增加外籍軍團的部署數量,壓縮正規軍的部署數量。
並且正規軍的部署進一步集中,而不是和之前那樣,這裡一個營,哪裡一個營,彼此間隔太遠了,有什麼事情的時候難以迅速集結並形成拳頭打出去。
這種浪潮下,駐防英倫地區的楚軍也進行了調動。
而這種調動還引起了英倫地區五個土著王國的極大恐慌……畢竟之前楚軍都好好的,現在突然開始大規模調動,他們心裡怕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