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六章 帝國新目標:吃得好(第2/3頁)
章節報錯
波斯王國就是這麼一個文明世界裡的土著國家,所以大楚帝國無法容忍他們遊離在殖民體系之外。
承順四十四年夏六月,盛夏時節裡,大楚帝國陸軍第十九師離開霍梅尼港,開始朝著波斯王國的首都伊斯法罕發起進軍。
途中印度第十五師也加入其中,以承擔輔助作戰任務。
這支三萬多人的楚軍兵力一路殺向伊斯法罕,也終於讓波斯王國方面感受到了覆滅的危機。
但是其內部動盪,多方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波斯王國方面就算是想要抵抗,也無法調集太多的兵力,最終只在周邊地區集結了三萬多兵力打算死守首都。
這三萬多兵力,大部分都還是二三線的兵力,人員素質以及武器裝備非常差。
這三萬多人裡,只有三千多騎兵,士兵老弱齊全,武器裝備上,長身管的滑膛炮只有區區四十多門,燧發槍不過八千多支。
也就是說,這三萬多人裡,有兩萬多人裝備的火繩槍或乾脆就是長矛,弓箭等冷兵器。
這種兵力,哪怕是在波斯王國裡那也算是雜牌了……
但是如今的波斯王國高層,也只能調集這種雜牌兵力保衛他們的首都了。
因為波斯王國裡,最精銳的近衛新軍在一個月前就已經藉口防備奧斯曼人,奔赴西北部地區……
這兩萬多近衛新軍清一色的楚械,裝備的是十三年式系列燧發槍,楚國出口的上好滑膛炮,就連軍裝,帳篷這些東西都是清一色從楚國進口,人員也是精挑細選,並且和莫臥兒帝國,奧斯曼帝國多次作戰,作戰經驗豐富。
這支近衛新軍,乃是波斯王國裡最精銳的一支軍隊,其戰鬥力線上列時代裡也算得上精銳了。
但是,這支軍隊卻是在戰爭正式爆發之前,就在其領軍將領的擅自帶領下離開首都,前往西北部地區駐防,其意圖非常明顯,那就是不打算管王室以及其他權貴們的死活了。
甚至外人不知道的是,波斯近衛新軍的領軍將領,在一個月前就已經和楚國藩務司的外交官搭上了線,雙方達成了口頭協議。
波斯近衛新軍在這一次戰爭裡,採取區域性中立,不干涉帝國和波斯王國之間的戰爭。
戰後,近衛新軍可以在波斯的西北部地區裡成立一個新的國家,帝國將會給予正式承認,並授予保護國的地位,由此這片地方將會成為大楚帝國治下的一個保護國,也就是殖民地。
雖然依舊會失去很多東西,但是對於近衛新軍的將領而言,他們卻是能夠成為國王和貴族……
反正最後波斯王國都是免不了要成為大楚帝國的殖民地,甚至是分裂成好幾片,還不如自己當其中一片殖民地的國王呢。
波斯近衛新軍搞區域性中立,其他幾支戰鬥力還不錯的一線兵力也在率軍將領的指示下,基本按兵不動……如此情況下,波斯王國高層真正能夠調動的兵力,也就只剩下一些二三線兵力了。
此外還有一些本身就處於獨立狀態的部落武裝,他們也會抵抗楚軍……不過這些部落武裝抵抗楚軍,可不是為了王國,而是為了他們自己部落的利益,可不會傻乎乎跑到首都附近給國王抵抗楚軍。
如此情況下,當楚軍殺到波斯人首都附近的時候,波斯王國最終竟然只能集結三萬多二三線的雜牌兵力進行抵抗。
如此情況下,自然不存在什麼激烈的戰事……實際上作為主力的第十九師根本就沒有怎麼動,大部分戰鬥都是作為輔助兵力的印度第十五師打的。
印度第十五師雖然也是採取的火帽擊發槍,使用的還是線列戰術,但是他們卻是得到了第十九師炮兵部隊的支援啊。
在第十九師炮兵部隊的強力炮火支援下,印度第十五師的那些賤民士兵們,打起來可是順暢的很。
在伊澤地區,印度第十五師下屬的一個步兵團在第十九師一個炮兵連的支援下,當場擊潰了對面五千多波斯軍。
這一次戰鬥力,擊斃敵軍至少一千餘,俘虜兩千餘,傷者不計……
而且這一次戰鬥力,也就是參戰的楚軍裡騎兵並不多,只有區區一個印度騎兵連,以至於不太好進行追擊,要不然的話這五千多波斯軍都得全軍覆滅。
而楚軍自身的傷亡極小,印度僕從軍死傷三十多人,楚軍正規軍則是一個死傷都沒有。
這樣的戰鬥,還在發生在其他地方,並且結果都非常類似。
然後楚軍就發現,自家用來當炮灰,用來打輔助戰鬥的印度僕從軍,竟然戰鬥力強悍的很,不用正規軍裡的步兵和騎兵出手,只動用少量炮兵支援的情況下,這些印度僕從軍竟然就把對面的波斯軍打的抱頭鼠竄。
說實話,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少見的……
大楚帝國的僕從軍戰鬥力雖然也不錯,但是裝備畢竟還是採取火帽擊發槍,滑膛炮為主,使用的戰術還是線列戰術為主。
同時騎兵,炮兵,後勤等技術兵種也比較缺乏。
這種僕從軍用來對付非洲等落後地區的土著還不錯。
但是用來對付文明世界裡的土著正規軍,比如歐洲地區裡的正規軍,雖然依舊佔據比較大的優勢,但是卻是沒有壓倒性優勢,很多時候打起來雖然也能贏,但是不可能贏的那麼輕鬆。
有時候還會在陰溝裡翻船呢。
然而這一次在波斯,印度的僕從軍卻是跟打了雞血一樣,打的對面的波斯人嗷嗷叫……
這自然不是那些印度賤民士兵們變身,或者是楚軍讓他們裝備了更多更好的武器……純粹是對面的波斯人軍隊太渣。
這些二三線的波斯軍,連燧發槍都不多,連線列戰術都玩不了……這樣的軍隊面對印度僕從軍,甚至都有了代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