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馬克勤機槍(第2/3頁)
章節報錯
大楚帝國自身數億人口以及海外數億人口的龐大穿衣需求,催生了帝國龐大的紡織產業,帝國龐大的紡織產業又催生了龐大的機械裝置,煤炭,交通等需求。
大楚帝國的早期工業化,實際上就是建立在紡織產業上。
後來基礎設施投資、出行、食品產業才逐步接過工業發展的推動力,一起推動整個工業體系的發展壯大。
這就是衣食住行!
食,這玩意雖然是超級剛需,但是糧食很難進行工業化,因為並不需要進行太複雜的加工,相當多一部分糧食糧食種出來就能吃,頂多就是脫皮或磨面而已……放在工業時代裡,頂多搞個麵粉廠,碾米廠之類的東西,對工業的拉動作用沒什麼太大意義。
住,這體現在建築設施的建設上,這也是一大需求,不過是屬於比較後期的需求,畢竟人們在沒錢的時候,住土房裡乃至窩棚裡甚至睡大街上都是可以的……
而行,和住一樣,都是屬於後期需求……不管是乘坐火車還是輪船出行,又或者乘坐馬車乃至開車出行,這些都是屬於後期需求,並不剛需……畢竟人自己有腿,能走路。
上述三種人們的所謂超級剛需,其實在農業時代裡都不具備發展工業的特性,唯獨衣不一樣。
首先衣服這玩意也是超級剛需,甭管你有錢沒錢都得穿衣服;
其次這玩意還是一種需要多道工序生產的產品,天然具備工業產品的特性……而且門檻還不高。
於是乎幾乎所有近現代國家的工業起步階段,都是從紡織業開始的……
大楚帝國為了工業的整體發展,不僅僅在紡織業上搞鬆綁,在整個輕工業行業乃至部分重工行業裡都搞鬆綁。
工業部目前基本不涉足輕工行業,主要搞的都是工業分類裡的重工業為主。
其中的國防工業又是工業部裡的最為重要的業務之一。
五大武器公司都是工業部的直屬企業,只不過雖然都是工業部直屬企業,但是五大武器公司之間的競爭卻是非常的激烈。
畢竟五大武器公司也有著他們內部的訴求,主管官員想要升職,中低層的聘用員工們想要更多的薪水待遇等等。
然而武器市場卻是有限的,能夠吃下多大的市場,賺多少的錢就要看五大武器公司自身了。
而陝甘武器公司在這一場漫長的競爭裡顯得不咋地,其核心子公司,也就是長安兵工廠的槍械業務已經只剩下陝七式騎兵手槍,而且陝七式騎兵手槍眼看著也要被軍方徹底砍掉了。
作為督辦的陳友重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所以當他看到廠裡的年輕工程師馬克勤遞交出來的機槍設計方案後,頓時就有了極大的興趣。
他雖然不懂技術,不可能親自去搞研發,但是看懂設計方案書還是沒什麼問題的,也能夠理解設計方案書裡的一些設計指標資料代表著什麼的含義。
口徑是十一毫米,使用標準十一毫米子彈,但是設計方案裡明確表明,如果有需要,可以隨時縮小口徑為八毫米,以適應軍方目前正在推進的小口徑槍械計劃。
十一毫米口徑的設計型號下,極為顯眼,也是最為關鍵的兩項資料是:槍身重只有二十八公斤,加上一個三角槍架也只有六十五公斤!
這個重量,遠遠低於之前陸軍提出的設計要求:全重低於一百公斤!
射速方面,理論射速可以達到六百發每分鐘,甚至更高……但是因為陸軍方面有要求,不能搞的射速太快,更也不能一口氣把子彈全打光,不然陸軍養不起……所以馬科勤還專門搞了個緩衝器,以便使用單發,三發點射以及十發長點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射速,理論上最大戰鬥射速在四百發左右。
為了解決供彈問題,其設設計師,也就是年輕的工程師馬科勤提出效仿連發步槍裡的彈夾,可以做一種軟式,裝配一百發,甚至裝更多子彈的彈連。
至於連續射擊導致的槍管發熱問題,馬科勤簡單粗暴的來個水冷……直接在槍管上弄了個水套筒,只要冷卻水足夠,隨時新增,理論上這玩意的槍管就不存在過熱問題。
而整個機槍最核心的設計,就是其非常獨特的槍機結構……這玩意和之前的手搖機槍不一樣,並不需要外力來提供動力進行擊發、拋殼、再上膛這一整套動作。
而是直接利用子彈發射時所產能的後坐力動能,直接推動槍管尾部進行短後退,進而完成一系列的拋殼,上膛,擊發等動作。
也就是說,相對比手搖機槍,需要射手穩定均速的一邊搖動機槍一邊射擊,這種機槍只需要直接扣下扳機,然後機槍就開始自動射擊,如果不用緩衝器阻隔子彈,散熱系統也能更上,並且不出現什麼故障,子彈也管夠的話,理論上這種槍機結構能夠讓機槍一直射擊下去……
陳友重對很多技術細節其實不太在乎,他在乎的只有三個資料,槍身重量,全重量,以及戰鬥射速。
尤其是槍身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