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威脅(第2/3頁)
章節報錯
黑海海峽如此的重要,奧斯曼人自然不可能在這裡不設防,實際上這地方的一直以來都是奧斯曼人的重點防備區域,海峽的入口就構築有炮臺以及步兵駐防的要塞。
當然了,以這年頭奧斯曼人的火炮效能,實際上依靠這個海峽入口的炮臺是沒辦法完全封鎖海峽的,只能說作用聊勝於無,可擋不住楚國海軍的進入。
楚國海軍之所以要先炮擊這個入海口炮臺,也是為了避免後續麻煩……雖然這個炮臺沒什麼實際威脅,但是有這麼個炮臺在邊上,總是個威脅不是,萬一對面發射炮彈的時候,運氣爆棚直接打中了楚國軍艦,又運氣很好殺傷了一些楚國水兵破壞了上層建築呢?
為了避免後續麻煩,楚軍打算先把這個炮臺炸成廢墟。
把這個入海口炮臺炸成廢墟後,後續就可以考慮進入黑海海峽的南部海峽,即達達尼爾海峽了。
黑海海峽分三個部分,北邊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中間有個小內海馬爾馬拉海,而南部的則是達達尼爾海峽。
臨近愛琴海的達達尼爾海峽的入口,也是奧斯曼人防備外敵從海上入侵的前沿,並在這裡構築了炮臺,除了他們自產的滑膛炮外,還部署了十多門從楚國進口的155毫米前裝鐵製滑膛炮。
然而這段海峽的寬度是有三四千米寬呢,同時這年頭的滑膛炮有效射程可都不咋地,很難徹底封鎖這麼寬闊的海峽。
就算是奧斯曼人配屬在海峽入口,進口自楚國人一百五十五毫米口徑的鐵鑄大口徑前裝滑膛炮,大概相當於西式三十二磅火炮的這種前裝滑膛炮時代裡的重炮也無法封鎖海峽入口。
雖然該炮的最大射程號稱可以達到四千米……但實際上有效射程遠遠沒有這麼多,地面部署打擊固定目標的時候,發射實心炮彈有效射程也就一千五百米左右,更遠的話精度會急速下滑,同時炮彈動能就無法保障了。
而且奧斯曼人裝備的這款進口自楚國的155毫米滑膛炮,只能發射實心炮彈或者土製劣質榴彈。
實心彈先不說,這玩意奧斯曼人自己也能搞,但是榴彈的話,楚國人從不對外出口榴彈,哪怕是原始的木製引信的榴彈,楚國人也從來不出口……
因為榴彈這玩意對楚國人自身也具有比較大的威脅,同時這東西還有比較高的技術含量,也不用擔心那些土著自己搞出來便宜好用的榴彈。
圓球形的早期榴彈,原始的引信沒啥難度,木製彈託土著更能手工搞,但是預製破片的彈殼可就不是那些土著們能夠搞定了,手工打造極少數自然是沒問題,然而想要大規模生產那是想都別想。
而炮彈這東西,不能夠大規模量產和沒有也沒啥區別!
土著搞不出來預製破片彈殼,只能搞普通鐵鑄彈殼,這打出去的榴彈爆炸後,頂多就是炸成幾個大片的碎片,無法形成大片細小的破片,殺傷力很有限的,具體的可以參考清朝的威遠將軍炮。
這玩意就是個小號臼炮,發射的就是早期的火繩引信的榴彈……
威力嘛,在十七世紀用其實還湊合,不算落後,同期歐洲人的臼炮頂多也就這樣了。
用來打其他火器不咋地的敵人比較好用,但是對面如果火器也比較厲害,那麼野戰基本沒啥用,只能用在固定目標的攻堅上。
所以當代的歐洲土著,他們其實能搞臼炮,也能夠搞榴彈的,但是技術太渣,搞出來的榴彈對楚軍沒啥威脅……所以就會出現很有意思的局面,大楚帝國的武器出口生意裡,賣臼炮但是不賣炮彈……讓很多土著都相當無語,你都不賣炮彈,我要你的臼炮幹啥用?
發射土著自己搞的土製榴彈?土著腦子又沒病……就這破土製榴彈就不配用昂貴無比的楚制臼炮,隨便也能夠自家的土製臼炮就行了。
所以楚國人賣臼炮但是不賣榴彈,這也是奇葩的很。
倒是實心炮彈滿世界供應,各種規格的都有,再搭配各種規格的出口滑膛炮,其頂級出口型號基本上已經能夠達到滑膛炮時代的巔峰水準了。
比如大楚帝國出口的155毫米滑膛炮,一般為鐵鑄,不過客戶如果有要求,也能給得起大價錢也能夠給你用青銅鑄造,青銅滑膛炮的效能,比鐵火炮效能更好一些。
其實理論上還有好的效能更好的合金鋼制滑膛炮,但是這玩意說實話楚國人自己都沒搞過……畢竟早期鋼產品效能不行,楚軍雖然老早就開始使用鋼材製作武器,比如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槍,這玩意的槍管其實是早期鋼製,但是效能很差,拉不了膛線。
而效能更好的合金鋼製造的炮管,弄出來的時候楚國人都用這玩意搞鋼製線膛炮了,所以楚國的武器行業裡沒有高效能鋼製滑膛炮這麼個玩意。
就算能搞出來,也不會特地去搞出來出口。
因為大楚帝國基本不出口高效能鋼製武器,主要是避免土著在這些鋼製武器上改進型後續加工改進弄出膛線來。
比如前裝滑膛槍,如果採用上好鋼管材料的話,那麼這種槍管就能夠進行後續改進,直接加工膛線出來,變成一把前裝線膛槍,那麼對楚軍的威脅可就大了。
也別覺得人家土著不能加工鋼製槍管的膛線,這自己實力不行,人家還不能偷偷弄點楚國禁運的裝置啊……哪怕是蒸汽機這種東西,不少土著國家其實都多多少少弄到了一些,一些小型加工裝置也有,說不準哪個土著國家的秘密角落裡就堆著一套能夠拉膛線的楚國禁運裝置呢。
只不過他們偷偷摸摸弄到的這些裝置數量太少,而且後續基本沒有維護保養,零部件供應,更缺乏相應的技術人員維護保養乃至操作,所以發揮出來的作用不大而已。
但總歸是有這些情況的出現,存在著風險不是,所以楚國人乾脆直接禁制鋼製武器的出口,避免土著大規模的得到鋼製武器並進行改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