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管控不嚴格的民用機械裝置,這些土著國家下大力氣,在黑市裡花費大價錢的話,還是能夠從一些要錢不要命的楚國商人手裡,偷偷摸摸搞到一些,一些材料少數也能弄到。

再弄到一些楚國人的鋼製滑膛槍的話,拉個膛線弄成前裝線膛槍,甚至再開個口子弄成後裝線膛槍都是有可能的。

但還是那句話,量太少,起不到什麼作用!

與其擔心這個,還不如擔心這些土著國家透過各種渠道,獲得小批次的楚國後裝線膛武器呢……別覺得意外,還真有一些的楚國的後裝線膛武器透過一些非法渠道流落到土著手中,比如民用的線膛手槍,線膛霰彈槍甚至單發後裝線膛步槍流落在土著手中的。

別說民用槍械了,就算是制式槍械也有少量出現在黑市中被那些土著所獲得。

這種情況對於一個全球擴張,全球移民,做生意的大楚帝國而言,槍械外流其實很難避免,每天都有大量帶著各種後裝線膛槍械的商隊,甚至個人進入土著控制區……你總不能不讓人家帶著武器就跑去土著控制區做生意探險吧?不然被土司乾死了算你的?

所以,槍械外洩是正常的,而大楚帝國要控制的也不是這些少數的武器外洩,畢竟這些單兵武器,數量太少其實沒什麼作用的。

難不成你還指望著拿幾十、幾百支後裝線膛槍,就擋住楚國人的入侵不成?

大楚帝國要控制的是大規模的鋼製線膛武器的出口,包括可以改裝外線膛武器的鋼製滑膛武器也在禁制範圍之內。

而土著想要靠這些少量偷運來的裝置和材料或成品直接仿製山寨楚國線膛武器更是無稽之談。

想要仿製大楚帝國的現代工業產品,比如線膛槍炮,要麼你能夠有途徑進口到一整條的生產線以及各種原材料,再給你完整的各種設計圖紙以及生產工藝技術,再讓楚國人手把手的教你怎麼搞,如此花個十年八年也不是沒有希望搞出來的。

就和原時空很多農業國家開始發展工業的時候,也都是透過進口裝置,派遣留學生學習技術,獲得技術授權等諸多方式來慢慢學習,然後建立起來自己的工業體系的。

如果不能獲得大批次的裝置,技術圖紙,也沒有技術人員的技術教導,自身的教育體系也無法培養出來這些先進技術人員的話。

單純拿著楚國人的東西就想要仿製的話,這是不可能的事……連鐵元素、碳元素是個啥都不知道,連鋼鐵的基本構成都不知道,談何生產鋼鐵?沒有鋼鐵各種裝置也就是空中樓閣。

因此大楚帝國採取了廣泛的技術出口限制,比如蒸汽機這東西,甭管效能好壞,老舊,都是屬於限制出口產品序列。

同時各類機械加工裝置,如通用車床,鏜床等甭管效能好壞,也是屬於限制出口的。

再有就是先進材料,比如相當多的各種規格的鋼材料,尤其是能用來製造各種裝置,武器的先進材料都是限制出口的。

同時楚國人也不接受什麼外國留學生……也沒什麼興趣在殖民地或土著國家裡搞什麼文化傳播,這土著想要學習到楚國的先進現代知識其實很難的。

多數工業裝置,不僅僅禁止向土著出口,甚至都不允許進入大楚帝國自己控制下的殖民地(楚國建立行政機構進行統治,但是多數人口是土著的部分海外領地),而極其特殊的敏感行業,連海外直轄領地都不能搞。

比如說大楚帝國各種工廠建設,是需要審批手續的,並不是你想要跑到海外領地那裡,就能直接建立工廠的。

比如國防工業的管控就非常嚴格,從始至終都只有官府資本能夠搞,以前是五大武器公司,現在還是五大武器公司。

同時五大武器公司的各研究所以及工廠,基本都設定在本土腹地,尤其是關內十八省地區,還有少量則是西部中亞。

但是在海外地區,哪怕是美洲這個海外直轄領地暫時都沒有任何一座兵工廠。

五大武器公司不跑過去設立工廠,而其他資本,哪怕是美洲當地官方資本都不能搞國防工業,這也就從根本上直接杜絕了海外領地大規模發展國防工業,然後導致出現各種問題的情況。

這也是屬於防備未來的局勢出現變化……比如說未來有一天海外某個直轄領地發生叛亂了,但是沒有國防工業的支撐也只是水中浮萍而已,等用完當地的庫存武器彈藥,尤其是彈藥後,那麼就只能拿著刀棍和鎮壓大軍作戰了。

越是使用先進武器的軍隊,也就越是依賴後勤,也越來依賴工業體系。

國防工業如此,而其他一些敏感行業也有所限制。

海外直轄領地還好,只要不是太敏感的東西基本都能投資,但是殖民地就不行了……哪怕是搞個技術落後的紡織工廠都不容易,需要經非常複雜的審批程式,最後往往還會報告到御書房裡,需要參務大臣這種級別的高階官員親自拍板……在殖民地裡能夠獲批建成的工廠,往往都是有著特殊性的,而且基本都只侷限在資源處級加工領域。

比如紡紗廠、食物加工,木材加工這些簡單工業。

而且這些海外殖民地裡的工廠,只能是楚國人投資建設,也只能是楚國人在其中工作……不允許土著涉足。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