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威脅(第1/3頁)
章節報錯
面對楚國人的強勢威脅,奧斯曼帝國的人一開始是憤怒,然後就是惶恐不安。
答應楚國人的要求?這可不是什麼小事情,租借幾個偏僻地方小港口的事,而是要割讓整個黑海北岸數量龐大的土地,更重要的是還要放開黑海海峽讓楚國人自由通行。
放棄黑海北岸的土地都還勉強可以談,這年頭的土著國家對領土並沒有後世民族主義氾濫後那麼頑固,領土這東西對於很多土著國家而言都是可以用來交換的一種貨物。
歐洲地區的諸多封建國家,彼此間的領土買賣,交換,贈與等情況非常普遍,其中最為普遍的還是以婚姻為紐帶的領土變動。
哈布斯堡家族是怎麼崛起的?可不就是靠著聯姻結婚嘛。
很多國王,大貴族嫁女兒的時候,有時候也會讓女兒帶著一片封地嫁出去。
更不要說戰爭而導致的頻繁戰爭變動了。
因此十七世紀這個時期裡的領土變動,其實很頻繁,甚至有時候都算不上喪權辱國,只要條件過得去,人家直接把領土賣給你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對於奧斯曼人而言,也是如此,黑海北岸的土地雖然也重要,但是如果真的為此和楚國人發生巨大沖突甚至戰爭,導致滅國危機的話,他們是寧願放棄這些土地的。
畢竟這些土地嚴格上來說,是屬於克里米亞汗國的土地,克里米亞汗國雖然是奧斯曼帝國的屬國,但畢竟不是他們自己的直屬領地,這兩者是有區別的。
然而屬國的土地好說,但是黑海海峽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答應的事了。
黑海海峽這地方對於奧斯曼人而言,這就是自家裡的內河……開放海峽就等於是開放領土,讓楚國人自由通行了。
更重要的是,這對於奧斯曼自家的安全威脅非常大,奧斯曼的首都可就在海峽沿岸的君士但丁堡呢。
這讓楚國人的軍艦自由進入海峽,也就意味著放任楚國人把艦炮頂在自家的腦門上……以後有點事的話,楚國人的艦炮就能直接炮轟君士但丁堡。
這怎麼受得了啊!
因此奧斯曼人對海峽開放這一條,是保持了堅決反對的態度……因為這玩意在他們看來,比直接開放市場還更要命。
開放市場,頂多就是淪為傾銷地以及工業原料供應地而已,但是開放海峽,那就是等於把命徹底交給楚國人的手裡。
所以奧斯曼人經過了內部的激烈爭論後,最終還是頑抗派佔據了主導意見……當然了即便是奧斯曼人口中的頑抗派也不是說什麼都不答應楚國人,而是認為在其他方面可以做出適當讓步,但是在軍事通行權方面必須保留底線。
比如他們認為黑海北部領土問題,乃至高加索山脈以北的部分領土都是可以談的。
黑海海峽通行問題,沒有安全威脅的大楚帝國民用船隻可以通行,但是軍艦絕對不行……
總之,他們不想讓楚國人的艦炮頂在腦門上!
但是得到回覆的楚國人其實不滿意……老子願意找你們奧斯曼人談,那已經是給了你們面子,伱竟然還拒絕了?
黑海海峽軍事通行權,這關乎大楚帝國的東歐糧食生產計劃大局,畢竟大楚帝國要是不在黑海擺上幾艘軍艦,怎麼維護大楚帝國在東歐黑海沿岸的安全和利益?
再說了,地球那麼大,但是還就真沒有大楚帝國海軍不能去的海域!
黑海也不會是例外!
既然對方拒絕了,大楚帝國歐洲遠征軍方面派出的地中海艦隊,也懶得和奧斯曼人繼續墨跡了……根據楚國人多年海外擴張的經驗,但凡有點實力的土著國家都是不見棺材不流淚,總覺得自己人口眾多,軍隊數量也多,戰鬥力強悍,就算打不過楚國人也能夠給楚國人造成足夠的威脅,然後逼迫楚國人和他們進行談判。
之前的瑞典王國,波蘭立陶宛,俄羅斯等諸多國家都如此。
而面對這種不自量力的土著國家,楚國人也會很乾脆的扶持他們國內的反對派,在這些土著國家裡搞分裂內戰之類的事,有時候也會乾脆直接出兵把對方幹趴下。
至於純粹的威脅以及談判,大多時候沒啥用……
所以談判不成後,地中海艦隊直接啟動了登陸加里波利半島的計劃。
因為這一次地中海艦隊來奧斯曼找茬,本來就有大規模登陸作戰的準備,要不然也不會直接帶上好幾千人的兵力,所以登陸計劃都不用另行調集兵力和物資,直接在軍艦的掩護下登陸就行了。
而在陸軍兵力登陸之前,大楚帝國海軍地中海艦隊的一艘巡洋艦帶著兩艘護衛艦以及四艘近海巡邏艦,三艘淺水炮艇先一步出發,在海面行建立安全區域,並準備前往海峽入口,準備炮擊奧斯曼人在海峽入口建立的炮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