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用專列沿著鐵路支線濟州鐵路一路往東,很快就抵達了膠州府。

膠州府,之前乃是來州府所屬,後來升為省隸州,最後又升格為膠州府。

目前轄高密、即墨、膠縣、浮山、靈山五縣和青島區,五縣一區,府治在青島區

其他地方一般般,沒什麼值得看的,真正值得看的是青島海軍基地以及青島海軍造船廠。

因此御用專列並沒有在其他地方停留,而是直奔青島區而去。

隨後羅志學在眾多地方官員以及海軍將領們的陪同下,登上了大楚帝國海軍目前最先進,也是最為龐大的戰艦:一等戰列艦漢天號。

漢天號戰列艦,作為大楚帝國裡第一艘滿載排水量突破五千噸,達到了五千五百噸的戰艦,開創了無數歷史。

不過建造的過程裡因為技術的持續進步,以至於不斷的更改設計,所以導致了漢天號戰列艦的建造時間延續多年,並且最終完工的漢天號戰列艦,已經和最初設計的時候有了巨大的區別了。

尤其是火力上。

一開始的時候是採用前裝滑膛炮的,但是隨著前裝線膛炮在戰鬥中的優良表現,海軍方面迫不急的的就把在建的一系列戰艦的火炮,直接替換為前裝線膛炮了。

不過雖然火炮變了,但是火力佈局還是老樣子,依舊是船旁列炮的方式……畢竟換火炮簡單,但是要更換佈局方式,那麼就要對船體動大手術。

當時漢天號戰列艦都差不多完工了,自然不可能動大手術,因此就繼續沿用了船旁列炮的方式進行佈局。

而這也是大楚帝國最後一艘採用船旁列炮佈局的戰列艦了。

羅志學登上了這艘戰艦後心情很不錯,儘管這艘戰艦還透著濃郁的風帆木製戰艦時代的氣息,尤其是火炮的佈局方式更是傳統的船旁列炮佈局。

但是依舊有著巨大的象徵意義,並且其本身的戰鬥力也將會是巨大的。

別的不說,光是五千多噸的滿載噸位,開到歐洲去嚇都能嚇死那些土著!

五千多噸的滿載噸位,這還是人類歷史上噸位最龐大的船隻,不僅僅是軍艦,哪怕是民用船隻暫時也沒有這麼大的。

這種龐大噸位的船隻,其建造技術的難度是非常大的,比如大量的承重零部件就不能採用木頭,而是需要用到熟鐵。

更別說這五千多噸的滿載排水量的船體內部,還有著龐大的蒸汽機呢。

這艘漢天號戰列艦,看似外形還和風帆戰列艦區別不大,只是比較大而已,但實際上從裡到位,無一不代表著大楚帝國的工業技術結晶。

而且這艘船隻還首次採用了熟鐵裝甲。

雖然熟鐵裝甲並沒有覆蓋全艦,只覆蓋了水線附近,但是依舊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這一艘承上啟下,為大楚帝國海軍開創未來的戰列艦。

因此羅志學對該艦很有興趣,視察參觀的時候,甚至都深入船艙內部進行視察……然後他就在船艙內部看到了龐大的蒸汽機組。

體型龐大的蒸汽機以及傳動結構,讓羅志學看了都震撼……哪怕和後世對比起來,這玩意技術水平很低劣,但是依舊能夠感受到工業製品的震撼。

要體現工業的震撼,就兩個極端:要麼大到極致,要麼小到極致。

不管是大還是小,到了一定極限之後就對工業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

漢天號上的蒸汽機,那就是大到了一定極限,不說別的,光是那個巨大的氣缸就不是那麼好加工的。

簡單參觀了漢天號的內部艙室後,羅志學回到指揮艙室,和一票海軍艦政將領以及造船國防工業的企業負責人,高階工程師們簡單開了個御前小會。

表達了對航海工業,國防工業的肯定,並鼓勵他們再接再厲,爭取把下一代的新式戰艦做好做強。

簡單的小會之後,羅志學抵達了青島海軍基地的司令部大樓,和海軍將領們舉行了一場小會議,主要是隨便聊聊海軍的全球戰略問題,聽取了海軍下一步的發展規劃。

海軍的六百艘戰艦計劃目前正在進行當中,並且經過了數次的調整後海軍的發展規劃和早幾年已經有所不同了。

這個不同,主要還是技術的進步所帶來的戰艦效能的進步,讓海軍根據新式戰艦來調整自己的戰艦計劃以及戰略安排。

其中造艦計劃裡變化最大,同時也是意義最大的莫過於在建當中的應天號戰列艦了。

這艘戰列艦,本來是漢天級戰列艦的二號艦,但是剛動工不久就變更了多次的設計。

多次變更設計之後,應天號戰列艦其實已經和漢天號戰列艦完全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