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系統上,該艦擬定採用聯合蒸汽機。

所謂的聯合蒸汽機,即同時應用天津機械公司的二脹式技術、廣州機械公司的新式水管鍋爐技術,當塗機械公司的超高壓氣缸技術,並由上述三家廠商提供核心零部件。

由聯合蒸汽機廠進行設計並組裝。

這種聯合蒸汽機,乃是三大蒸汽機廠商,在海軍強壓之下,被迫進行了妥協。

而海軍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強行融合了這三家蒸汽機廠商的先進技術而得到的聯合蒸汽機,在效能上直接超越了現有市面上的所有蒸汽機。

動力都翻天覆地了,火力也如此。

火炮雖然和漢天號戰列艦一樣採用前裝線膛炮,但是卻採用了口徑更大的兩百毫米前裝線膛炮艦炮為主炮,以增加射程以及威力,同時配屬大量一百五十毫米口徑的副炮。

因為主炮火炮更重,為了讓火炮能夠跳轉炮口動起來,同時也是為了增加主炮的射界,因此採用了前後中軸,前後各自部署兩門主炮的佈局。

當然用的並不是什麼炮塔,而是露天旋炮臺,就是旋臺外圍有一圈鋼鐵圍牆,以抵擋敵軍潛在大口徑實心炮彈的威脅。

而大量副炮則是在兩側進行部署。

整個火力佈局,咋一看似乎和後世的前無畏戰列艦很類似,但實際上不是一回事……因為漢天號戰列艦,可沒有炮塔……有的只是一個可以旋轉的炮臺而已。

其鋼鐵圍牆也沒有和旋臺結合在一起,而是分開的……

說白了,就是搞一個可以大角度旋轉的炮架,然後在炮架的四周搞一個鋼鐵圍牆,和後世的炮塔那是兩回事。

且也不是什麼低幹舷戰艦,而是典型的高幹舷戰艦,是專門為了遠洋航行作戰而設計的。

同時漢天號戰列艦,和後世人所熟悉的近代戰列艦都有濃厚的裝甲不一樣……這玩意的裝甲其實很單薄的,單薄的熟鐵裝甲後面,再加上一層煤炭。

因為設計指標只是用來抵抗土著的那些老掉牙的滑膛炮,而且設計抵抗距離是在五百米遇上。

大楚帝國海軍,現在就沒打算過在五百米範圍內和敵軍作戰,最好是大幾百米甚至千米以上玩放風陣。

所以漢天號戰列艦,其防護裝甲的水平放在原時空十九世紀中後期的話,其實也就是無防護巡洋艦的水平,差的很。

但是,即便是這樣差水準的防護,在大楚帝國海軍的將領眼中也夠用了,甚至過剩了。

因為大楚帝國海軍的敵人又不是什麼其他工業強國,只是一票連前裝滑膛炮都還玩不利索的土著而已。

武器裝備這些東西,大部分時候其設計指標都是跟著敵人走的。

敵人有大威力的火炮,那麼自然就會更加傾向於加厚裝甲進行射擊。

敵人連大威力火炮都沒有,你還在戰艦上堆幾十英寸熟鐵裝甲上去……那不神經病嘛!

弄個幾英寸的熟鐵裝甲再加上木裝甲湊合著就行了,把有限的噸位以及成本用來增加火力,多搭載煤炭和澹水增加續航能力,擴大生活居住空間不香嗎?

這也就導致了,大楚帝國最近幾年所設計建造的一系列新式戰艦,其防護水平上,其實遠不如原時空同期的那些戰艦的。

不是搞不出來,而是沒必要。

應天號戰列艦,就是這種思路的典型產物,注重火力、續航能力、適航性乃至人員居住空間。

防護上湊合就行,航速上其實極速也不算太快,但是巡航速度比較快。

按照海軍方面的計劃,未來應該是由多艘應天號戰列艦的同型別戰列艦組成核心主力艦隊,再輔以若干新式巡洋艦,護衛艦組成一個特遣艦隊,進而和敵人艦隊進行戰略決戰。

但是羅志學很懷疑這種特遣艦隊能不能用得上……

因為放眼全球,根本就沒有什麼土著的海軍值得大楚帝國海軍動用滿載排水量六千多噸的應天號戰列艦。

大量蒸汽機動力,採用前裝線膛炮的巡洋艦乃至護衛艦,其實就已經足以吊打各國土著海軍了。

你要知道,如今大楚帝國海軍正在建造的新式護衛艦,排水量都上千噸了……巡洋艦普遍兩三千噸。

而歐洲各國的所謂戰列艦,普遍也不過一千多噸而已,用的還是老掉牙的滑膛炮,動力也只是純風帆。

大楚帝國海軍的戰艦,在效能上已經和各國土著海軍的戰艦,有了本質上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