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北巡之徐州(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並不是人們變了,而是生產力出現了變化。
以往不敢設計的建築被設計出來了,也能夠修建的起來,最終形成了風潮。
怎麼說了,人們都喜歡住在寬敞而結實,還採光、通風良好的房屋裡。
哪怕普通家庭,也是有著這樣的訴求的。
徐州作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因為發展的晚,並且從一開始就和原來的老城區區分了開來,這也就使得徐州的新城區裡,基本都是清一色的新式建築風格的建築。
同時因為是純粹新建起來的新城區,從一開始官府就規劃了完善的城市規劃。
諸多種種結合起來,也就讓羅志學看到了一個和其他城市不一樣的新型城市。
怎麼說呢,咋一看,羅志學還以為自己穿越了時空,跑到了原時空二十世紀去了。
一路坐著御用馬車,很快就到了新城區中心,臨近運河的一座新式的別墅莊園。
該莊園乃是當地富豪劉氏家族的莊園,聽聞御駕要前往徐州視察,並且官府正在想辦法解決行宮問題後,主動提出來可以把自家的莊園借給官府一段時間,作為臨時行宮所用。
徐州官府那邊本來是打算直接新修建一座臨時行宮的,但是因為羅志學已經提前數次下達檔案,要求各地方不得鋪張浪費,不得新建行宮,所以只能找現成的建築徵用並改造。
既然劉氏家主主動提出來這事,官府也就順勢徵用,並進行了一定的改造。
在劉氏莊園下榻後,羅志學按照慣例召見了當地的官員們,主要有從淮安趕過來的江北省巡撫等一票省級官員已經徐州府當地官員。
召見會議上,羅志學聽取了江北省巡撫以及徐州府知府等當地官員們回報。
當他聽到了徐州府的工業產值在承順二十八年的時候,對比承順二十七年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並且今年第一季度依舊保持高速增長,對比去年第一季度增長百分之四十五後。
對徐州當地的工業發展速度表示了欣慰。
徐州的工業經濟增速在過去四五年來非常的誇張,甚至可以說在五年前,徐州還沒什麼工業的,頂多就是隻有十來家中小型工廠而已,其工業產值甚至不如上海縣的一個普通村子……
松江府上海縣裡,不少村子可是有著大量工廠的,其中的江北鎮下屬的上河村,人家村子裡有好幾大型企業,幾十家中型企業。
其工業產值能吊打內地一大票州府。
但是隨著兩條鐵路幹線陸續通車,徐州的交通樞紐戰略地位成型後,其交通優勢瞬間就發揮了出來。
到目前為止,工業部在徐州直接投資的企業就有三家,分別是徐州鋼鐵公司、徐州重型機械公司、徐州輕型機械公司,這說的還是工業部直接投資的大型企業。
同時還有工業部下屬各企業進行的投資,如淮安礦務公司在這裡投資了一個採礦裝置生產基地、江北化工在這裡投資建設了一個化工生產基地。
同時民用不少企業也在這裡進行了投資,民營企業裡的龍頭老大李氏制鐵在這裡投資建設了一個民用五金生產工廠,準備把徐州作為後續該集團的民用五斤業務裡的主要生產基地。
蘇秦紡織公司在這裡投資了一家先進的蒸汽機紡織工廠,主要生產布匹以及生產各類紡織品成品。
官方資本也好,民間資本也好,他們都看重了徐州這個交通樞紐的重要性,就和他們之前看重了鄭州作為交通樞紐的重要性一樣。
圍繞著這種重要的交通樞紐,很多大企業都會進行投資佈局,最佳化自己的物流體系,降低物流成本,並透過更優良的交通環境把貨物買到更多地方去。
徐州也是屬於其中之一。
第二天早上,羅志學開始正式的視察。
第一天的視察主要視察徐州的幾家大型企業為主。
第一站就來到了徐州鋼鐵公司,看著前方佔地面積龐大,有著眾多龐大建築的徐州鋼鐵公司,這讓看過了不少大型鋼鐵廠的羅志學依舊感慨不已。
誰能夠想到在十七世紀的華夏地區,會出現這種充滿了工業力量的近代化鋼鐵廠呢。
羅志學自己都感嘆了,而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有幾個年紀比較大的中老年人更是低聲說著:三十年前如果誰對老夫說,三十年後會有這麼大規模,產量如此巨大的鋼鐵廠,老夫肯定會認為他瘋了。
這話不假!
三十年前的時候,任憑想象力再怎麼強悍的人們,也不可能想象得到三十年後的華夏大地,會出新如此巨大的變化啊!
三十年前的前明時期,連工業這個詞都還沒有呢,更談不上什麼鋼鐵工業。
那個時候最出名的就是佛山鍊鐵鋼業了,但是佛山的鍊鐵還是處於傳統手工小作坊生產模式,看似從業人員龐大,但實際產量也就那樣,並且基本只能練鐵,鋼產量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