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滅國之戰(第2/4頁)
章節報錯
然而誰也沒膽子這個時候去招惹大楚帝國啊!
大楚帝國的龐大海軍現在就在南洋海域呢,前幾天還跑到馬六甲海峽東端,也就是柔佛王國邊上晃悠了一圈……
柔佛王國以及荷蘭人看到大幾十艘戰艦所組成的龐大艦隊後,那裡敢廢話啊,一個個都老老實實的龜縮在家裡。
這要是招惹上大楚帝國,這麼龐大的艦隊,誰都擋不住,荷蘭人和柔佛王國以及亞齊王國加起來都不行。
至於葡萄牙人,他們只在馬六甲還有千把地面兵力而已,艦隊什麼的就別提了,早就被荷蘭人壓制的死死的。
如此情況下,大楚帝國方面對亞齊王國的進攻,根本就沒有其他國家敢插手。
這讓大楚帝國陸海軍高層都沒有預料到……要知道陸海軍可是打算好了,等其他幾個國家也參與進來後,就直接進攻馬六甲和柔佛王國,海軍直接登陸獅城以及周邊群島。
然而這幾個國家不敢動的話……大楚帝國自然也就不急了,慢慢來唄,先幹趴下亞齊王國再說。
於是乎,原本定於在六月份對柔佛王國開戰,並佔領獅城以及周邊島嶼的作戰計劃被推遲。
已經提前準備好的海軍第三陸戰團繼續在北年港進行訓練等待戰機,而海軍的主力艦隊,即專門為這一次大戰而編成的第一艦隊則是一分為三,分成了三個分艦隊,編號為第十一分艦隊,第十二分艦隊,第十三分艦隊。
第十一分艦隊繼續在馬六甲海峽東端海域進行戰備執勤巡邏,一方面是為了給柔佛王國、荷蘭人持續的壓力,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防備荷蘭人突然發難派遣艦隊參戰。
第十二分艦隊,則是直接穿過了馬六甲海峽,在柔佛人的眼皮子底下穿過獅城海峽,然後一路穿越馬六甲海峽並進駐吉打港,以增援印度洋艦隊。
印度洋艦隊聽著名頭大,但實際上只有兩艘襄陽級二等巡洋艦以及四艘護衛艦而已,而且之前還損失了一艘寧河號護衛艦,整個印度洋艦隊只剩下了兩艘襄陽級巡洋艦以及三艘護衛艦。
同時該艦隊在後續執行對亞齊王國沿海港口炮擊作戰的時候,其中的一艘巡洋艦,即南陽號二等巡洋艦遭到亞齊王國岸防火力的反擊而有所損傷,必須返回港口進行維修,維修至少也需要一個月以上。
隨著印度洋艦隊的可動用戰艦的實力持續下降,大楚帝國海軍封鎖馬六甲西端的任務就變得困難了起來,為此奉旨總督南洋各地海軍軍務、第一艦隊司令的王奎恩海軍上將派遣了第十二分艦隊前往增援印度洋艦隊。
有了第十二分艦隊的兩艘戰列艦、兩艘巡洋艦以及六艘護衛艦的加入,大楚帝國海軍在馬六甲西端的海上力量提升了好幾個級別,不單單能夠持續封鎖馬六甲海峽中西端,而且還能加大力度對亞齊王國的沿海城市進行炮擊,進一步打擊並瓦解亞齊王國的抵抗信心以及力量。
而最後剩下的第十三分艦隊,則是留守北年進行休整,並對船隻進行保養維護,以便後續和第十一分艦隊進行輪換。
一艘戰艦,是不可能一直都飄在海上執行作戰任務的,哪怕是將士們能夠承受的了,船隻本身也頂不住。
戰艦執行任務的時候,所攜帶的補給物資,尤其是糧食,澹水這些都是有限,這意味著船隻需要經常靠岸進行補充。
此外戰艦經常會遇到風暴等自然災害,會導致桅杆、風帆甚至船體出現問題需要維修,這些問題興許都不大,但是累積起來也是很麻煩的,因此需要定期檢修。
同時戰艦長期泡在海水裡,水線以下的船殼會有大量的吸附物,比如各類貝殼……這些都是需要定期清理,要不然的話會導致航速下降甚至讓船殼腐爛降低使用壽命。
這些都導致了,戰艦在海上執行一段的任務後,就需要返回港口進行檢修,順帶補充物資以及讓水手們休息一段時間。
如此也就導致了,海軍的戰艦是不可能同一時間內都派出去執行作戰任務的,總會有一部分船隻正在進行維護保養,還有一部分船隻正在奔赴戰區的路上,還有一部分船隻在返回基地的路上……
真正在前線戰區執行作戰任務的,永遠都只有一部分戰艦而已。
當然,這隻侷限於遠距離常態化派遣作戰,比如海外作戰。
如果是本土沿海進行防禦作戰,或者是有預定目標的作戰,完全可以提前對戰艦進行檢修保養,然後集中在一起行動。
就和第一艦隊從國內出發的時候那樣。
然而當第一艦隊抵達了南洋海域,並且預計要長期在這一海域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就必須考慮進行輪換,以確保戰艦的保養了。
隨著第一艦隊一分為三,大楚帝國海軍方面,也算是拉開了在南洋海域的常態化作戰序幕。
而這對於荷蘭人而言可是一個巨大的壞訊息。
人家荷蘭人也是玩船的行家,歐洲其他國家都稱他們為海上馬車伕呢,他們自然很清楚大楚帝國海軍搞輪換派遣後,會帶來什麼影響:這意味著,大楚帝國海軍在南洋海域,在馬六甲海域的大規模巡邏作戰乃至封鎖,將會常態化。
大楚帝國,已經是絲毫都不掩飾自己對南洋,對馬六甲海峽的野心了。
對此,荷蘭人方面糾結無比。
開戰吧,沒這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