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滅國之戰(第1/4頁)
章節報錯
第五師白振旅的順利行動,不是個例,而是一種普遍情況,因此第五師其他幾支部隊發起進攻之後,也沒有遭到什麼實際性的抵抗。
嗯,這個沒實際性的抵抗是對於楚軍而言。
對於亞齊軍來說,其實他們都已經拼了老命了,人家亞齊軍也不是沒見過世面的,和葡萄牙人以及荷蘭人打交道都一百多年了,對殖民者,對槍炮這些都已經很熟悉了。
並且他們自身的軍隊其實也大量使用槍炮,火繩槍什麼的很常見,連早期的燧發槍或者是黃輪燧發槍也有。
所以,別以為東南亞的土著國家的軍隊,全都是還用著到刀劍長矛這些冷兵器,處於未開化狀態。
這些沒開化的土著是有,而且很多,但是並不包括南洋半島各國以及馬六甲沿岸的幾個國家。
緬甸、暹羅、亞齊、柔佛這四個國家,在最近一百多年來和西方文明接觸非常頻繁,這個過程裡自然也就接觸並開始使用槍炮了。
只是他們國力有限,哪怕接觸了先進的科學技術之後也難以發展維持,最終還是被迫淪為殖民地。
亞齊王國也是如此,他們和西方殖民者接觸頻繁了一百多年,有一定的見識,也從葡萄牙人或荷蘭人手中購置了一些槍炮。
但是……如此的他們面對楚軍的強勢進攻,卻是潰不成軍!
亞齊軍在馬來半島上部署了大概兩萬多人的兵力,面向楚軍控制的北甲地區乃是他們的重點防禦地帶,大部分兵力都用在了這個方向。
包括吉打港在內,一共部署了超過一萬五千人左右的兵力。
這個兵力,其實和第五師的兵力相當。
而這一萬五千人的兵力,只堅守了半個月就盡數被擊潰了。
只所以能堅守半個月,並不是因為他們硬扛著楚軍的進攻打了半個月,而是因為楚軍在路上行軍花了半個月……
馬來半島屬於熱帶雨林地區,行軍並不容易,再加上前些時候剛下過雨,道路比較泥濘,因此雖然只有一百多公里左右的路程,但實際上楚軍走了差不多十來天。
真正的作戰時間沒多少,就和楚軍裡的白振旅一樣,他們在路上花費了好幾天時間殺到吉達港,然後花了一個多小時就拿下了吉達港,倒是後續清剿頑抗分子,收攏戰俘什麼的用了兩天時間。
用了半個月,楚軍第五師的三條主要戰線,即北路以及中路還有南路突進一百多公里不等。
這個距離其實也不算重要,重要的是第五師把亞齊王國部署在這一區域裡的一萬五千多守軍盡數擊潰。
具體下來殺傷亞齊軍大約三千多人,俘虜了六千多人,還有六千多則是潰逃了。
而楚軍自身的傷亡,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只有區區數十人而已。
這一場戰役,對於楚軍而言,真正的麻煩並不是和亞齊人進行戰鬥,而是要克服沿途的道路進行行軍以及運輸後勤補給。
對於楚軍而言,這才是更麻煩的事。
這也是一開始第五師的師部還前移,但是後來發現前線根本沒什麼仗可大,也用不著一整個師部跑到前線去指手畫腳後,第五師的師部乾脆就拖後慢吞吞的前進,在後方統籌指揮後勤運輸了。
戰爭爆發半個月後,第五師師部就變成了第五師後勤司令部……至於指揮作戰,根本就沒什麼像樣的戰鬥可打。
比當初的暹羅戰役還要輕鬆……當初的暹羅王國,人家好歹還組織了幾萬大軍進行了攔截作戰,雙方在吞武裡打了一場吞武裡戰役。
而亞齊王國呢,他們在馬來半島上的總兵力一共也就兩萬人左右,前頭一萬多人分散駐防又被楚軍各個擊破後,後續他們已經無法利用在馬來半島上的固有兵力組織防守作戰了。
至於從蘇門答臘島派兵增援,他們倒是像……但是大楚帝國海軍不給他們這個機會啊。
亞齊王國如果想要偷偷摸摸,安排幾艘小船趁著夜色進行運輸,大楚帝國海軍還發現不了,但是如果想要大規模運輸……大楚帝國海軍印度洋艦隊的官兵們又不傻,他們天天在馬六甲海峽沿岸進行巡邏呢。
一旦發現亞齊王國在某個港口集結大量船隻,肯定會重點關注啊,說不準就會直接上來搞一場炮擊港口了。
小打小鬧的偷渡增援是有,但是不足以緩解馬來半島上亞齊軍的龐大壓力。
大規模的運輸又搞不了,所以現在的亞齊王國也是特別的無奈……
只能是寄望於當地守軍繼續頑抗,同時不斷的派遣使者聯絡葡萄牙人乃至荷蘭人以及柔佛王國,試圖說服他們一起對抗大楚帝國。
但是這幾個國家又不傻,如今大楚帝國來勢洶洶……雖然野心龐大到誰都知道,但是如今大楚帝國只逮著亞齊王國打啊,根本就沒有對柔佛王國或葡萄牙人控制的馬六甲,或者是荷蘭控制的地區發起進攻。
如此情況下,儘管他們也很清楚不能讓大楚帝國繼續在南洋這麼擴張下去,否則的話遲早都是自己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