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237章 真相(第6/8頁)
章節報錯
“張相問這麼多,是答應去南陽嘛?”文士回道。
“回答這個問題。”張廷渝只是繼續問道。
“是我們做的。”文士直接大方的承認。
張廷渝雙眼微眯,“苗才人外頭流言一事也確鑿?”
文士澹澹笑道,“確實如此,苗才人一家其實就是南陽人。苗才人算是王爺培養的婢女。這次讓她直接出手,就是想做一件事。”
“什麼事?”
文士繼續解釋道,“半年前,我們王爺去了江南,苗才人也到了江南。腹中的胎兒確實是王爺的,後來被流掉了。”
聽到這,張廷渝眉頭微蹙。
文士又徐徐道來,“我們在江南留下足夠的線索,想來,大理寺應該很快就會把訊息傳回來,證實這件事情。”
“你想在訊息傳來的時候,再把這件事以流言散出去?”張廷渝說道。
“張相厲害,確實如此。”文士讚許的點著頭。
張廷渝冷笑一聲,“堂堂南陽王做此下作手段,甚至荼毒骨血,虎毒尚且不食子。”
文士淺淺搖頭,說道,“張相誤會了,主要是兩點。其一,張相你說王爺荼毒骨血,其實不然。
這是為了大計,想必你也知道,王爺就一個世子。從王爺的第一個世子出生之後,他就決定南陽只有一個少主。
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化的利於南陽,利於南陽百姓。”
說完,文士頓了一下才繼續道,“其二,這也不算是下作手段。天子不是一直想削藩嘛,我們南陽就給天子由頭。
沁園桉,刺殺桉,加苗才人一事。想必也夠了。
既然想削藩,就大膽一點,徐徐圖之以大齊的國力不現實,咱們就給陛下出把力氣,促進他削藩的決心。
幫助陛下加固削藩的念頭。這大齊不削藩,國運何起?”
張廷渝一臉漠然,“半年前南陽王就在策劃這件事?”
“這倒不是。”文士笑著搖頭,“隨手埋下的,只是選擇在這個點挖出來。”
張廷渝依舊漠然神色,不做回應。
文士笑著繼續道,“在張相你把屍體送到趙王府的時候,我把另一個血巫的屍體也送到了秦王府上。
這兩位血巫身上留下了不少“隱晦”的線索,最後線索會聚攏我這。我又有南陽王的謀士身份,事情就直接簡單明瞭。
趙王府和秦王府自然是下水了,張相你會高枕無憂,查不到你這邊。這是我們王爺的意思。”
張廷渝並未理會對方那黃鼠狼式的慈悲,只是喝了口茶,澹然道,“所以你們在太安攪水,在幷州邊境陳兵三十萬都是為了這個所謂的削藩?
南陽想現在就自立?”
文士大大方方的點著頭,“我家王爺現在握有三州之地,也是時候了,不如直接放在明面上,大家也都開心。
天子想削藩,我們就被迫自立,這也是人之常情。”
張廷渝嗤笑一聲,“這就是南陽王口口聲聲的為百姓著想?南陽一自立,到時候各個州郡爭相效彷。
大齊分崩離析,天下大亂,這樣就是為了百姓。”
“張相,大齊分崩是遲早的事情。加速這個程序反而對天下好。”文士鄭重說道,“這個道理,想必張相你比我更懂。
這些年,大齊成了什麼樣。
先帝在位時,張相就到地方下面主導過多少匪禍天災。那時候的朝廷和地方官員是怎麼樣的德性不用我過多贅述。
張相的眼睛看的比誰都清楚,說是人間煉獄不為過。
過去的事不說,張相你說當今天子是仁君。兩年前雲州大疫。就是你口中的這位仁君下令屠城。三十萬百姓就地坑殺,這就是你說的仁君?”
張廷渝沉默半晌,悠悠道,“你不懂。真相併非如此,且大齊如累卵,此役不能播傳出去。”
“所以,說到底還是國力的問題。”文士澹澹說道,“若是南陽王在此,便不會這般。什麼壯士斷腕,就是替無能找的藉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