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高樹泓悍然攻打海州,就是背盟,燕王殿下出兵反擊,乃是情理之中,陛下沒有理由阻止他。”

“只是,讓微臣百思不得其解之處在於,陛下一道聖旨到達倭國,燕王殿下竟然這麼輕易就退兵了,著實有些奇怪。”

楊欽對此頗為得意,冷笑一聲:“若那逆子敢不遵聖旨,就是叛逆之罪。”

“有此罪行,朕就可以聯合高句麗國,一起討伐於他。”

“燕州雖然強盛,但在我大楚國、高句麗國與倭國的三方作戰之下,豈有勝算?”

“甚至於,朕還會以北鐵勒之地為誘餌,請大荒國出兵。”

“到時候,滅了那逆子之後,我大楚國得匈奴和南鐵勒之地,大荒國得北鐵勒之地,高句麗國收復海州,倭國免於滅國之厄,可謂是皆大歡喜之局啊。”

理論上,確實是這樣的。

可歐元開一直沒想通,楊楓為何這麼聽話,說撤軍就撤軍了。

畢竟,根據楊欽掌握的情報,燕軍在倭國絕對是勢如破竹,佔領了倭國不少的地盤。

在這種順境之下,以楊楓的野心,以楊楓的能耐,會立即退兵?

楊欽是相信了,可歐元開始終有一絲的懷疑,感覺著楊楓別有陰謀。

見歐元開雙眉緊鎖,楊欽說道:“愛卿,倭國之事,你就不要再想了。”

“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如何才能保住高句麗國不被那逆子吞併。”

歐元開想了想,說道:“啟稟陛下,微臣倒是想到一個主意。”

楊欽大喜之極:“愛卿快說,是何良策?”

歐元開微微一笑,問道:“陛下可還記得高樹汐?”

高樹汐?

楊欽聽了,登時眼睛一亮,雙手一擊,哎呀一聲:“虧得愛卿提醒,朕差點把他給忘了。”

高樹汐逃出高句麗國,先投奔了大荒國。

在大荒國被拒之後,高樹汐麾下一個幕僚給他出了主意,讓他南下雒陽,投奔楊欽。

按照那個幕僚的叮囑,高樹汐將弒父之事說成是楊楓與高樹泓的陰謀,他是被冤枉的。

果然如此,楊欽有自己的小算盤,就把高樹汐一行留在了雒陽。

楊楓要對付的人,只要有足夠的理由,哪怕是編造的理由,只要無法被人拆穿,楊欽就是一定要保的。

歐元開提及了高樹汐,楊欽立即就明白他的意思了。

高樹泓攻打海州,就是攻打燕州,就是攻打大楚國。

所以,楊欽只要下一道聖旨,言及高樹泓才是弒君篡位,高樹汐是被冤枉的,就可以正大光明地扶持高樹汐上位。

試想一下,高樹汐曾經如喪家之犬,在大荒國被驅逐,在大楚國寄人籬下,這一切的結果都是楊楓和高樹泓一手促成的。

所以,高樹汐鐵定對這二人恨之入骨。

若高樹泓死了,或者逃離高句麗國,高樹汐就會將所有的恨意都潑給楊楓。

但以高句麗國的實力,根本對付不了楊楓,所以高樹汐只能仰仗大楚國,遵從楊欽的差遣。

傀儡高句麗王,也好過喪家之犬和寄人籬下。

喜歡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后請大家收藏:()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