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自愧不如方新華(第1/2頁)
章節報錯
北影廠跟北影雖說分屬不同的行政單位,但二者之間的聯絡卻是很密切的。
北影背靠北影廠,學校走出去的很多作品,也都是在北影廠製作出來的。
而針對導演學院每年的畢業生,學校也會拿出一定的經費來幫助學生們完成畢業作品,這方面就主要體現在電影短片的後期製作上。
兩者之間一牆之隔,來到北影廠,方新華就帶著陳夏熟門熟路的來到電影后期製作部門。
不過剛進門,方新華轉頭就鑽進了製作部主任的辦公室。
等方新華再出來,領著陳夏往技術人員邊上走的時候,他才低聲道:“系裡還有幾個後期製作的名額,《舍與得》就先用著,回去你寫份申請給我,我拿去找田主任簽字就好了。回頭後期做好了,你先拿過來找我!”
一般類似這種名額的分配,要麼是院裡老師們都很看好的作品,要麼就是平時裡表現很好的學生才有機會申請,就比如齊天陽和王津那一類。
陳夏沒想到方新華就這樣給了自己。
“那謝謝方老師了!”
“謝什麼,也是你拍得好,咱們先去找技術人員,你把你的想法跟他們都溝通下。”
可是當來到技術人員面前,陳夏把所有素材都傳過去的時候,方新華卻傻眼了。
“你拍了這麼多素材?”
陳夏點了點頭,“小狐狸和小恐龍的每一個動作場景,我都換了好幾個鏡頭來拍,為的就是能從中篩選出最好的鏡頭。這些鏡頭我都做有標記,剪輯的時候我會在這邊盯著。”
“那就好,你先讓技術人員試一試吧,最好剪出來再去綠幕,那樣工作量會少一些。”
陳夏點了點頭,搬了張凳子坐到剪輯師邊上,跟剪輯師仔細溝通著。
方新華就站在兩人身後,不時的看著螢幕上被剪輯出來的影片。
可看著看著,方新華的眼神卻慢慢的變了。
在影片剪輯的過程中,都是陳夏在說,剪輯師在操作。
而每一條拍攝出來的素材,陳夏只要看過一兩遍,就能準確的把畫面和之前剪輯好的素材結合起來。
這是很多知名的大導演都做不到的,很多導演在剪輯素材的時候,會反覆的去調整素材中精確到每一毫秒的畫面來拼接。
反觀陳夏,在指揮剪輯師操作的時候,一般都會很精確的說出需要的是哪一個畫面,等剪輯師調整到該畫面的時候,前後一擷取出來,鑲嵌到剪輯好的素材裡,一個素材的處理也就完事了。
雖然有時候陳夏會要求剪輯師頻繁的換素材來驗證最佳的視覺效果,但這只是為了從拍出來的所有素材中找到最完美的那一個。
從一個導演,從一個導演系導師的角度看,想要做到這種地步,除非有著拍好的影片參考,否則根本不可能。
可《舍與得》是一部新片,並沒有任何的參考,那就只能說明《舍與得》整個故事在陳夏的腦海裡早就有了很完整的畫面。
這是一種天賦,方新華自認做不到,整個導演學院包括老師教授在內,恐怕也沒誰做得有陳夏這麼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