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靈感源於生活(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導演而言,拍電影就是一個把劇本變成影像的過程。
而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層出不窮的問題。
劇本存在漏洞,演員的表現不符預期,場景道具不達標等等,每一個問題都需要劇務場記配合著導演組通力解決。
這些都是正規的劇組必須要配備的基本設施。
不過對陳夏來說,《舍與得》這部短片只要有了攝像機,請太多的人用處就不大了。
整個短片的劇組,除了一開始李若佳帶著一個室友到皮影戲小店佈置了兩天的場景之後,劇組裡就只剩了他和周志國兩個人。
周志國負責操控兩隻玩偶,剩下的都是陳夏一個人在忙活,鏡頭、佈景、甚至包括拆開小恐龍尾巴上的線等等。
這部短片的精髓呈現到熒幕上的,就是對故事氛圍的營造。
而回到實際拍攝中,鏡頭後的陳夏就必須得抓住兩隻玩偶在鏡頭前的每一個動作。
所謂的鏡頭語言,就是遠景、近景以及各個角度拍攝的結合。
簡單來說,就是拿著手機給別人拍照的時候,焦距怎麼調整,站在什麼方位才不會反光,要讓別人做什麼樣的表情動作等等這些。
有了原版的參考,陳夏在拍攝的過程中相對輕鬆了一些,怎麼打光,怎麼找角度這些都相對要容易一些。
《舍與得》這部短片當初用的畢竟是定格動畫技術,陳夏想要儘可能的把這個短片複製出來,每一個鏡頭的拍攝都不能馬虎。
短片從3月15號開始拍攝,陳夏和周志國整整琢磨了近一個月,陳夏才看著拍出來的素材滿意的點了點頭。
“周老師,這一個月來麻煩你了,耽擱了你這麼久,讓你什麼也沒做成。”
從陳夏第一次帶著李若佳拜訪到拍攝結束,仔細一算,前前後後也將近一個月了。
“耽擱什麼,難得有機會跟你們年輕人接觸一下,要是你沒找到我,我都還不知道你們拍電影原來這麼不容易。”
平時拍攝的時候,周志國的事倒是不多,但是拍攝的過程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時候陳夏就得先把問題解決才能進行下一步,耽擱了不少時間。
老人也被陳夏身上的那股認真的勁頭所折服,有些鏡頭以他一個外行人的眼光來看沒什麼問題,可是當陳夏反覆調整幾遍之後,拍出來的東西竟然讓他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這種認真的勁頭,在年輕人身上可不多見。
“其實也不算太難,這個短片畢竟是我的畢業作品,就較真了一些。”陳夏說著,從揹包裡拿出了一個信封,隨後塞到周志國手裡。
“周老師,耽擱了你這麼久,我也沒有什麼能給你的,這點錢你就拿著買些吃的,多補補身體,等天陽回來了,我再跟天陽一起過來拜訪您。”
周志國一把又給陳夏推了回來,“拿什麼錢,你既然是天陽的同學,我就當是幫忙了。再說了,哪用得著這麼多錢。”
陳夏又給塞了過去,“周老師,這錢你無論如何都得收下,要不然天陽回來我可不好意思來拜訪您了。”
兩人推推嚷嚷了一陣,直到陳夏扛著攝影機跑了,周志國都還追了老遠。
錢不多,也就3萬塊,佔了他畢業短片經費的六成。
或許這些錢對於一些群演來說很多,畢竟才忙了一個月。
但是對於陳夏來說,這部短片帶給他的價值卻不僅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