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該使遊遐接任秦州刺史,往定隴上。這邊兵馬才剛出動,王貢便有急信從東方傳來,通報了一個石破天驚的訊息。

本年五月晦日,在襄國百僚擁戴之下,石勒自稱趙王,並且遣使通報平陽。

裴該得報,不禁一拍桌案,大笑道:“這羯奴還真做出來了!”

在原本的歷史上,是在劉聰薨逝後,靳準作亂,殺劉粲而自據平陽,於是劉曜、石勒一西一東,夾擊而滅靳氏。隨即劉曜僭位,本欲加石勒太宰、大將軍,拜趙王,復疑石勒將襲己,而斬其使,毀前約。石勒返歸襄國後,聽聞此事,大怒雲:

“……帝王之起,何復有常?趙王、趙帝,孤自取之,名號大小,豈由他人所節制耶!”

於是自稱大將軍、大單于、領冀州牧,即於襄國建宮室,即趙王位。

就表面上看起來,是劉曜對不起石勒,石勒完全是被對方激怒,這才起了反心——然而事實未必如此。

當日東西兩雄共擊靳氏,雖然劉曜實力不如石勒,但論名位,本在石勒之上,理當擔任聯軍統帥,可石勒卻全無聽命之意。旋即靳氏內亂,靳明、靳康殺靳準而降於劉曜,時劉曜已僭即皇帝位,即允其請。石勒聞訊大怒,惱恨靳氏不肯歸降於自己,乃與石虎合兵,繼續進攻平陽,破城後大焚宮室,並徙渾儀、樂器於襄國。

——渾儀乃司天之器,樂器是皇室所用,都是當初從洛陽掠來的,把這些代表政權的重寶全都運到自家地盤兒上去,則石勒之心,不問可知矣。

倘若劉曜的實力充分,當場就應該跟石勒翻臉。但這傢伙起初不肯明宣其罪,以穩固自己新晉皇帝的聲望,復又在明白自己打不過對方的前提下,斬使背約,昏招迭出,這才白白送給了石勒以自立的藉口。

故而,石勒之叛漢,乃是野心和實力達到一定程度後,水到渠成的必然結果,至於劉曜對他的態度,那只是一根導火索,或者不如說可資利用的藉口罷了。

在這條時間線上,野心暫且不論,石勒之勢,也足夠自立啦。他既已得冀、並二州,以及司州西部,復逐劉琨、敗段氏,一口氣攻陷了薊城,得到幽州之半,實力之雄強,天下無對——晉朝方面,得祖逖和裴該聯合起來,才是他的對手,單獨提出一家,亦皆有所不及。那麼既然到了這個份兒上,他這漢臣又能再當多久呢?

關鍵是胡漢之勢,也比原本歷史上要小弱得多,不但關中為裴該所得,而且河東為甄隨侵入,河內半落祖逖之手,劉聰、劉曜所有,不過一個半郡而已,況且還互相掣肘,內鬥不休。這樣的朝廷,誰肯心服啊?裴該心說易地而處,這種豬隊友我也是不想要的。

即便石勒審於晉勢日強,還想跟平陽攜手對敵,他麾下將吏未必沒有更進一步的心——即便換成了曹操和司馬父子,若再允他們多活幾年,說不定也“順天應人”,提前篡位了。

而且王貢此前就有密報,說程遐等人互相串聯,正在煽動石勒稱王,還表功勞說,其中也有自己謀劃、用間之力。於是劉曜許諾封石勒趙王,劉聰按下不允,就跟原本歷史上一樣,成為了石勒僭號的主要藉口。

王貢在密信上,對東方之事闡述甚明。他說此前石勒與孔萇擊敗段氏,段匹磾被迫退到無終以東,再設防線,但石勒隨即便歸還段叔軍,與之約合。段氏暫無反攻之力,只得受盟,如此一來,燕國以西的幽州最富庶之地,盡數落入石勒之手。

劉琨於此之前,便已先走遼東,途經徐無,段秀將一度落入段末柸之手的劉群送至軍中,並且重申盟好。徐無屬北平郡,往東是遼西郡,再東是昌黎郡——晉武帝咸寧二年,分幽州東部的昌黎、玄菟、遼東、樂浪、帶方五郡為平州,現任平州刺史乃是王浚妻舅崔毖。

崔毖是漢季名士崔琰之孫,正牌清河崔氏苗裔,自視甚高,既為王浚所表而牧於平州,遂割地自雄。想當年王浚為石勒所襲殺,段氏多次懇請與崔毖聯手奪回幽州,為王浚報仇,崔毖卻都以高句麗的侵襲為藉口,拒不發兵。

高句麗侵襲之事,倒也並非純然虛言。這個始終不服王化的東北政權,曾在曹魏正始五年、六年,先後兩次為魏將毌丘儉所敗,墮其京城丸都山,逐其王於沃沮。但等曹魏退兵之後,高句麗很快便捲土重來,永嘉五年秋八月,他們就趁著中原大亂的機會,襲取遼東所屬西安平城,切斷了通往樂浪、帶方二郡的道路。然後永嘉七年冬,侵樂浪,擄獲男女二千餘口;建興二年秋,侵入帶方。

因此崔毖赴任之時,他僅僅擁有遼東、玄菟、昌黎三郡的統轄權——其中玄菟郡守裴武逝於任上,其弟、昌黎郡守裴嶷掛官而扶柩南下,崔毖遂得自命心腹,守此二郡——對於東南面的樂浪、帶方,卻根本伸不過手去。

具體樂浪、帶方二郡,是否已盡落高句麗之手,還是仍有晉國官民堅守,就連王貢也未能探明具體訊息。但是王子賜眼界不淺,即於信中提出建議,說三國之時,孫吳曾經以大船載運使者和物資,經海路北上,聯絡割據遼東的公孫淵;且查地理,從東萊的黃縣北指遼東郡馬石津,不過四百里水程而已,而從東牟城東向帶方郡南部,亦止兩倍途程,可以嘗試遣人經海路前往,探查實情。

徐州有水師,更聯合了不少江左豪商,運途直抵幽州。王貢的意思,大司馬可以向淮海從事衛循下達旨令,命他派幾條船以開發新的商路為名,略微繞點兒遠,到平州去——“舟船往來,雖雲風浪難測,然今陸上也非坦途;若能經海路偵得遼東、帶方內情,較之陸路,快捷多矣。否則遼東之事報之於臣,多需一月,臣再往報長安,又近一月,逢有緩急,必然難籌應對之策……”

拉回來說,崔毖在平州只是坐守之勢,根本就不敢跟高句麗見仗,好在高句麗也方致力於東南二郡,尚未大舉侵入遼東,只是每年秋冬之際會來搶掠一番,崔毖為此而乾脆把西安平之民大多遷入內地,卻不敢直攖敵鋒。

此番劉琨東走,抵達平州後就派人去聯絡崔毖,要他接受領導。然而崔毖外戰無謀,內戰有膽,陳兵於昌黎、賓途之間,以阻劉琨。劉琨所部殘兵難以遽克,便命溫嶠去向鮮卑慕容部請援。

慕容廆正在攻打宇文部,據說連戰連捷,深入其境,因此不及往援劉琨,就派參謀、北平人陽耽前去“為兩家解鬥”。最終迫於壓力,崔毖放劉琨進入賓途縣歇馬,同時仍設壘於醫巫閭和青山之間,以護守昌黎。

——對於這一部分情報,裴該特意請來裴嶷相助解說,終究老先生曾任昌黎太守,於當地的地理再熟悉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