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南方第一百六十八章淮上

看到朱慈烺過來,魏嶽和李恭兩人相視一笑,已經是年夜步迎了上來。中文網

站到朱慈烺身前,兩個高階武官也就是雙腿立直,右臂橫在胸前,行了一個軍中部曲之中通行的新軍禮。

朱慈烺用滿意的眼神打量了這哼哈二將一眼,兩個人都是標準的軍人,一個是年夜將之才,一個謹慎細緻,慮事周到,並且都不畏辛勞,做事十分能沉的下氣,定的住心。

當下左右手別離按在兩個年夜將的左右肩膀,搖了一搖,卻是什麼話也沒有出來。

“殿下,招兵十六天,得兵三萬八千六百五十九人,自各縣起拔,分途至淮安集結,現今實到三萬八千六百五十七人……請殿下校閱!”

“好,爾等辛苦了。”

“為年夜明,為聖上。”

一番對答,一邊的王源感覺十分新鮮,瞪年夜牛眼,不斷的看向朱慈烺和魏嶽兩人。

朱慈烺踢他一腳,笑罵道:“學著點,這是規矩!”

“哎,知道了,臣一定好好學。”

打從內操時起,朱慈烺的“規矩”就沒少了,這會子一提起來,眾人相顧慘淡……好日子看來是到頭了。

果然,朱慈烺冷然道:“軍令司的人呢?還不趕緊記名字,編棚、排、哨、隊,按名發給軍需,然後按制歸營?”

“是!”魏嶽凜然承諾:“臣等即刻就辦。”

在他身後,則是軍政、軍令、軍需、軍法諸司,文官武將,濟濟一堂,彼此之間,也是已經有了一點配合默契的味道出來了。

營門附近,排了一長溜的桌子,打從流民難民裡頭挑出來的書人也很很多,試用過了,只要談吐合格,字跡樸直清楚,就能錄用,此時他們也是穿上了統一的長袍服飾,墨盒排開,研好了濃濃的黑墨,硯臺壓著厚厚的一摞紙,等將領們號令下去,以老兵充當的棚長排長哨長一級級的武官帶著新軍進來,三萬八千多兵,掛號的人雖然就跨越百人,不過,可是真有的忙了。

這些兵,也是在初選時就掛號過姓名,還查過祖宗三代,並且要有鄉老裡甲的鋪保,加上父母按上手印,這才有資格入選,所以此時再來複登,一個個的臉上神情,也是十分的緊張。

“沭陽縣人,祖父王忠,父王旭,人王家瑞。”

“俺是沛縣人,祖父李國顯,父李本昌,人李德升。”

“揚州寶應人,祖……”

寬闊而長的軍營兩側,處處都是此起彼伏的報三代履歷的聲響,朱慈烺負手在一邊聽了,也是頻頻頷首。

都是淮揚徐泗一帶的土著,彼此相隔最多二三百里,並且是全部的知根知底,有父祖三代履歷,才准入營吃這碗兵糧。

三萬八千多人,每人都是下發二十兩的安家費,再加上徵兵使費,光是這一筆就開發了八十萬的銀子!

不是朱慈烺,充天下還真沒有幾多人能捨得出這筆錢!

原本年夜明營兵,安家銀子五兩或多一點兒不等,但現在是什麼時候?左良玉朱仙鎮一敗,幾乎就剩下光桿司令,派亂兵燒殺搶掠一下,把良民蒼生弄成流民,然後兵就自然而然的有了。

就是這樣拉出來的步隊,幾年功夫,都恢復不了戰鬥力。左良玉在瑪瑙山還能把張獻忠打的丟盔棄甲,到朱仙鎮後就根本沒打過一場硬仗,最後一役是被年夜順軍攆走,又敗於黃得功之手,所謂左鎮八十萬五十萬的年夜軍,好歹也有幾萬主力,打起來,狗屁不是。

現在淮安這裡,年夜元帥府下有鎮兵、廂兵,輔兵、駐防路訊塘守備兵等,再往下,還要準備續備兵、後備兵等,也就是在鄉下徵召壯丁,一次集訓合格者發給銀錢,農閒時集中進行年夜型的長時間訓練,每月舉行一到兩次規模的短訓,按續備和後備級別,發給合格者銀錢或是糧食,布匹。

也就是淮揚一帶,民風質樸不,人口密度也很是之年夜,又不及江南商業發財富裕,招起兵來,才能這麼隨心順意。

換在江南,人口密度相同,但想招這麼多合格的農家子弟,那也是絕無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