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章南京

“你叫黃宗羲?”

“是,臣名黃宗羲,祖父曰中、父尊素。”

“孤知道你父親,十分忠直你的曾祖,祖父,也是鄉里有名。你們黃家,在地方上好生有人望。”

“臣謝殿下褒獎”

涉及父、曾祖、祖父,又是溫語褒獎,而且說的十分在行,可見皇太子在以前也是對黃宗有所瞭解的。

一念及此,黃宗羲面色漲的越發紅起來,想想崇禎父子二人,似乎都對自己不薄……

“你十三年時曾經到京師會試,不曾得中,孤當時聽說了,十分替你可惜。”

此語無話可答,黃宗羲唯有嗑頭而已。

說了幾句周人都是頻頻點頭,看來皇太子不是傳說的那樣,蠻橫兇暴,是殺人不眨眼的暴君形象。

適才還是劍拔弩張,但皇太子絲毫不曾惱怒,言談之間,對士林傳承還十分的在行,這就叫在場的不少人都心生好感。

但還不止如此。

朱慈烺轉向顧杲,笑道:“爾父顧憲成,好學問,也是好君子。”

再看方以智,這一次卻是收斂了笑容,正色問道:“汝父何在?”

方以智是眾人中十分不情願的一員,只是礙著陳貞慧的面子,不得不勉強成行。他在崇禎十三年就是進士,授職檢討,還做過皇子定王和永王的講官,崇禎對他也是十分賞識。但因看出時世不對,也是吳偉業相邀同行,所以避世南京,與復社中人詩酒唱和,這幾個月間,更弄出好大名頭。

當然,他本人也確實是十分博學多才,歷史上被馬士英排擠後逃到廣州,後來削髮為僧,暗中反清,最後遇難,其死後留四百餘萬言,涉及諸多門類,也是復社中確實有真才實學的一個。

而且,抗清至死的東林復社中人原本不多,方以智便是一個,所以朱慈烺對他十分注意。

當然,還不止如此,他的父親方孔昭才是朱慈烺更注意的一個人。

“臣父,臣父……”方以智幾乎是滿頭大汗,他家發達也是幾世了,父親更是位至湖廣巡撫,而且不論是處理地方政務還是軍務,都有十分的才幹。特別是軍務,在張獻忠和革左五營等諸多流賊竄至湖廣之時,連左良玉也是屢戰屢敗,但方孔昭和他的巡撫撫標卻是屢次挫敗流賊,斬首甚眾,而湖廣形勢,也一直維持一個相當好的局面,一直到楊嗣昌的到來。

楊嗣昌是一個很有才幹的人,而以督師輔臣的身份出任方面,也是明朝前所未有的事。但其人畢竟是年輕發達,身上有太過份的傲氣,而方孔昭又是東林前輩,對楊嗣昌不論是家世還是品德都不是那麼欣賞。

一個恃才傲物,急著開啟局面,一個卻自恃戰功和前輩的身份,並不怎麼把對方看在眼裡。

因此短短時間,矛盾激化,後來楊嗣昌暗中彈劾,崇禎此人才具不足在這裡就體現出來了。凡事偏聽偏信,他信著的人,做什麼都可以,但信任的人一旦失去信任,下場也是極慘。在方孔昭的事上,崇禎就是犯了大錯,他對前線軍務根本不大瞭解,每天看大量的戰報,有真有假,有的是大敗諱敗,或是大敗諱勝,或是勝誇大勝,每天都看那麼多,卻因為不懂地理和各省的實際情形,對軍隊的實際情形更是十分的不明白,所以,他除了不大瞭解民間疾苦之外,對自己治下的官員能力也並不完全清楚。十七年來,他只是信任身邊的幾個太監和楊嗣昌這樣的心腹大臣,對方孔昭以前的捷報,他也分不清楚真假,既然楊嗣昌彈劾,又是他增詩為鹽梅上將的股肱心腹大臣,自然是表章一上,立刻允准。

方孔昭因此被逮,關了幾年才在去年放出來,等李自成向北京進軍的時候,此人被保舉復起,著他屯田直隸、山東,兼理軍務。

不過局面迅速大壞,方孔昭似乎沒有上任,此時形跡也是不明,當然就成了朱慈烺十分關切的一件事。

此人是地方督撫中難得可一用的人才,雖不及洪承疇和孫傳庭等人,但也是一等一可用了。

而且……在眼前這種情形下,似乎逼問起來,十分有趣呢……

“怎麼?”朱慈烺逼問道:“汝父何在?”

“臣父護送家祖母,已經返回桐城老家。”

“前次有人保舉他屯田山東,兼理軍務,這麼說他是沒有上任?”

“是的,臣死罪。”

涉及到自己父親,方以智只能連連叩頭,砰砰有聲。

畢竟大難當前,君父有難,自己父親卻不曾赴君難,這還罷了,棄官不理,連假也沒有請,這個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見方以智如此狼狽,原本還在史可法身後一臉得色的冒襄也是臉色發白,他的父親冒起宗被派到襄陽為官,眾所皆知,襄陽一帶流賊勢大,隨時有被攻陷的危險。

還不止如此,左良玉的官兵可是兵賊不分,殺掠起來時,地方官一樣遭到毒手。

就算僥倖不死,也逃不脫牢獄之災。

因為此事,冒襄不停奔走,好不容易許他父親辭官歸裡,當時驚動不少人,也是留都有名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