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5章 上林苑(第1/4頁)
章節報錯
聽著楊離這番話,劉盈面上無喜無悲,無慍無怒,只那麼淡然的看著;
看著楊離目光中的決絕,面容上的淡然,還有氣質中,那與年紀極為不符的沉著,和古井無波。
君臣二人就這樣,一個站在御榻前,一個站在御階下;
一個低頭,一個昂頭;
如此不知過了多久,終還是劉盈微微一笑,旋即搖頭嘆息著側過身,坐回到了御榻之上。
而御階之下,楊離也只會心一笑,斂著笑容,悄然坐回了殿旁,宛如老僧入定,又似端坐如鐘······
“不委屈?”
“斷無。”
“於朕,無怨言?”
“絕無怨言······”
短短數語,劉盈問的沉重,楊離答的淡然。
但君臣二人都明白: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從今天開始,支離破碎的墨家,將獲得天子劉盈本人的支援;
與此同時,因理念不合而分道揚鑣的墨家三系,將獨存秦墨相里氏一支。
齊墨上代鉅子獨子楊離,將自此成為漢室合法背書的墨家鉅子;
而以任俠聞名的楚墨鄧陵氏一支,將徹底被歸為‘歪門邪道’,便是楊離所出身,以雄辯立足於天下的齊墨相夫氏之墨,也將被劃入‘課外讀物’的範疇。
除此之外,在未來的數十上百年時間裡,墨家,還將付出許許多多的代價。
——墨家百年之內不參政議政,意味著未來一百年,墨家將無法在朝堂之上,獲得除天子本人以外的任何支援;
墨家士子不受封賞、不位公卿之列,意味著墨家無法透過建立武勳,在軍方、朝堂找到自己的代言人,也無法獲得天下學子的青睞;
於地方郡縣,墨家之士不為長吏、不行墨規、不倡墨言與民,意味著戰國時期,墨家賴以生存的‘以低層群眾為發展基礎’的剛略,將毫無施展空間;
凡有士子欲拜師墨家,都需要宗正親自查明底細,再由劉盈親決,更是讓整個墨家的人事權,牢牢掌控在了天子劉盈的手中。
劉盈很確定:如果同樣的條件,擺在法家、儒家,亦或是如今漢室的執政學派:黃老學面前,都必然不會被接受。
尤其是‘十歲之內,凡墨家之士,皆以‘魯班匠工之後’自居,絕不以墨翟之後,以傍己身’,更是無異於逼迫墨家士子,在某種程度上否認師承,欺師滅祖!
但劉盈也同樣明白:如果墨家真的想要在如今,以及未來的漢室發光發熱,那這一系列苛刻至極的要求,是絕對不可或缺的。
說白了:作為後世人,劉盈對墨家天然抱有好感;
但作為擁有數千年曆史視野的封建帝王,劉盈對於墨家,也無比的警惕。
從積極地方面來講,劉盈希望墨家的存在,可以打破華夏曆史按照原有軌跡,不要再進入到‘文官、武夫交替治國’的怪圈當中,轉而早上千年,乃至兩千年踏入‘工程師治國’的先進文明階段;
但從消極的方面來說,劉盈也不希望墨家的存在,會導致一些極為先進,先進到足以讓華夏文明繼始皇嬴政之後再摔一跤的政治思想,提前降臨在這片尚處於封建帝王統一政權早期的文明身上。
時至今日,劉盈都仍舊對那句名言記憶深刻。
——在絕大多數時候,對和錯,並不是兩個極端,而是兩個階段。
生而知之、生來正義,總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