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麵對蔡亞不同,蔡小景看向張新臉色要溫暖多了。

“今天是什麼好日子嗎?”

“先把攤位收起來,回家告訴你。”

接著五人齊齊動手開始收攤,夏天白天長,回到家裡天還亮著。

豬肉交給蔡小景母親何幼娘做,晚上大家一起吃飯。

“現在可以說了吧?”蔡小景追問。

黃大山、沈得住齊齊看向張新。

在這個生活物質匱乏的年代,想痛快的吃一頓肉,堪稱奢侈。

張新一次買5斤,怕不是有天大的好事?

“在唐山人商業街、鐵路總局附近,我買了一間100平方的商鋪,三天後交房。”

‘咕嚕...’

眾人齊齊吞了吞口水。

“多少錢?”震驚過後沈得柱問。

“房子是1500盾、稅費是150盾,總共花了1650盾。”

大家都知道位置好的商鋪很貴,沒想到這麼貴。

“你那來的錢?”蔡小景問。

前世還有許多人不能接受銀行貸款,何況是這個時候?

張新岔開話題道,“錢的事情我已經解決,我希望大家以後繼往開來、努力工作,以後的日子越過越好。”

這是一件開心的事情,晚飯吃的也很暢快。

接下去三天,每每過了生意早高峰時間,張新便會離開攤位,在三和城裡東走走西看看。

第四天,張新從賣家手裡接過店鋪鑰匙。

然後直接把鑰匙交給在旁邊等候的裝修工人。

這是一個唐山裔木匠,姓杜。

育有三個兒子也都從事裝修行當。

屬於有手藝的一類人。

又花了一些時間,張新把裝修要求告訴木匠和他的三個兒子。

首先得把原來的裝修拆掉,重新粉刷牆面、安裝實木地板、增加一些雅緻的木雕、廚房壘灶、架爐、搭制操作檯...等等。

擔心他們做的不如意,張新每天中午都會趕到店裡和他們一起幹活,並負責採購裝修所需材料。

放在前世,這叫包工不包料。

話說,這一家四口乾活也很拼,每天從早上6點幹到晚上11點。

張新給的總工資是15盾,不以工時計價。

所以,越早完工對他們來說越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