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朝張新抱了抱拳。

“老闆還需要魚嗎?我那裡還有兩百多斤雜魚,全部只要5角盾。”

來人說的是家鄉話,而且給的價格很便宜,張新問:“貨在那裡?”

“就在碼頭。”

三和城碼頭分漁貨區、貨運區、還有乘客區。

到了三和城碼頭漁貨區邊緣,這裡有一艘二十多米長的木製漁船。

此刻船上還有一名少年,看上去是中年人的兒子。

“都在船上,您看吧。”

跳上船幫,船艙裡果然有許多海魚。

一眼看過去,有黃花魚、魷魚、偏口魚、大花尾、三刀經、蟹、蝦...等等。

沒有經過分類,果然是雜魚。

“您貴姓,如何稱呼?”張新問。

“免貴姓吳,吳有田,這是我的兒子吳多銀。”

“...”

有田、多銀。

好名字!

“這些魚我們全要了,不過我們的板車回程還要裝很多東西,你得幫我們送到城西的邊郊區。”

三和城碼頭位於城區最北邊,跨越整個城區確是有點遠。

吳有田不在乎,這是個力氣不算錢的年代,爽快答應。

蔡小景下班時間到,張新四人同時收拾好攤位,一起回家。

平板車堆的很高,桌椅、帳篷、爐子、煤、鍋、碗盤...等等工具。

全部堆在一輛車上。

相比現在的輕鬆。

早晨出門則困難很多,超過六百斤的米飯、食物堆在車上,黃大山不得不拿著鐵鍬在前面不斷填坑,才能保護平板車能過。

這一切都證明,張新越來越需要一間店鋪。

接下去一週時間,張新每天都到‘千門’附近那家轉讓的店鋪外面去轉一圈。

遠遠看見轉讓的牌子還在,他心裡就會踏實一點。

同樣,他每天堅持到‘化學銀行’、‘旭日銀行’存錢。

各存7盾、8盾。

生意進入平穩期,每天的純利都是15、16盾的樣子,沒有更多現金可以存入銀行。

終於,這天張新換了一身新衣服、特意理了頭髮、修了面,再次來到旭日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