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節 楊黃狗(第2/3頁)
章節報錯
為了實現自己的小目標,張新工作也是不惜餘力。
每天早上四點起床,在攤位上和小夥伴一起忙到上午十點早高峰過後。
然後到店裡陪裝修、買材料。
下午三四點到魚市買原材料。
傍晚回到家裡馬不停蹄準備、製作第二天擺攤所需。
基本每天工作都是重複的。
也是無數唐山人在爪哇的縮影。
...
新店營業的前一天傍晚,張新再次來到三和城碼頭。
朝餅鋪老闆拱了拱手,張新問:“老闆今天是不是有輪船從唐山過來?”
餅鋪老闆笑道,“算算日子,今天有船到,是有認識的同鄉過來嗎?”
“是的,早前還是託您帶的信,多謝。”
“客氣了,我只是張永福先生的夥記。”
提到張永福,張新從口袋裡拿出5盾錢,遞到餅鋪掌櫃面前,“小子和同伴初到三和城時多虧照顧,這5盾捐給後來的同鄉吃餅。”
掌櫃推了回來,“張永福先生每月給的贊助足夠買麵粉,你存起來吧。”
“請掌櫃收下。”張新又把錢推回去,“大家皆把幫助同鄉視為已任,小子也有這份心意,不能全壓在張永福先生一個人身上。”
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如果不還這些錢,心裡總有矮一頭的即視感。
不是說張新忘恩負義,如果有機會遇到張永福,他會客客氣氣、禮待有加、奉若上賓。
但這種客氣、禮貌,是從平等出發的。
見張新真心要給,掌櫃接受了5盾。
兩人又聊幾句,一聲悠揚的氣笛傳來,從唐山出發的輪船到了!
張新朝掌櫃拱了拱手,快步小跑到碼頭旁邊等。
很快輪船停靠,並放下梯子。
下船前先經過紅毛怪登記,然後才會放行。
放在前世這等於就是入境了。
看上去很容易。
原因和大勢有關。
此刻正處在歷史上難得的短暫平靜期,不僅爪哇國,周邊國家也都迎來一次不錯的發展機遇。
這就需要大量勞力,殖民政府自然樂得接收人口。
人口越多、創造的財富也越多。
就在張新走神時,一個又一個同鄉向登記員報上各自的名字、年齡、籍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