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說幹就幹,也不遲疑。

所以在剩下的寒假裡,老二就跟著母親學做豆腐。

雖說老楊賣了一輩子豆腐,但是他們家五個小孩,沒一個學過。主要是老楊不想他們也賣豆腐。

至於楊志,更多的是因為他要早起去學校教學,而磨豆腐得半夜三四點就起床開工。

豆腐分兩種,一種是水豆腐,也叫嫩豆腐。提不起來,手一戳就碎。但也是豆腐。

有些人家裡人多,就喜歡買這種,量大,管夠。這種要9分錢一斤。

另一種是老豆腐,實在,拿草繩一卷,還能提起來。

傳說中的拿豆腐上吊,估計就是用這種豆腐吧。

有些家庭殷實的,喜歡買這種豆腐炒著吃。這種要1角5分錢一斤。

一斤豆子能出4斤水豆腐,或者2斤老豆腐。

每天老楊就做兩籮筐,一筐水豆腐,一筐老豆腐。加起來有六七十斤。別說,挑著六七十斤走一天,還挺累的。

現在,楊志跟著學做豆腐。

老楊媽負責燒火,老楊駕輕就熟,他手忙腳亂。

做豆腐不能心急,一心急,整盤豆腐就毀了。首先豆子要泡夠時間,放石膏的時候一定要掌控好分量。多了少了都不行。

烘培石膏的時候,燒得太生,做不成豆腐。燒得太熟的石膏撒進去,豆腐會發臭發苦。火也不能太猛,但是又不能不大。煮的時間太長或者溫度太低,都不行。

“真是不容易啊!一個人根本做不來啊!”

楊志感慨道。

他爸不吭聲,他媽媽也默默地燒火。

老楊長期都是一個人忙活,因為楊志媽身體不好,要是再早起或熬夜,就更差了。

所以,老楊已經習慣了一個人忙活。

這邊在燒火,那邊在涼漿。

這邊在擠水,那邊在放豆子。

楊志心想:爸可真厲害,幾十年如一日地三四點起床做豆腐。要換自己,能行嗎?

等到天全亮了,豆腐也差不多做好了。

這回是楊志第一次出攤,所以整整做多了兩籮筐。

兩父子一人一擔豆腐,一前一後就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