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父親能行,我不能行?(第2/3頁)
章節報錯
照顧弟弟,幹農活,上山砍柴去賣!
老楊一直砍柴賣到二十歲,才攢了點錢,拜了個師傅,學了磨豆腐。
那個年代的學徒,沒有工資、不包吃住,還要供養師傅,交學費,還要熬。
每天伺候師傅吃喝拉撒,挨師傅的打罵,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圖什麼?
圖的就是師傅能夠教他真材實料、真本事,這樣可以自立門戶。
再說了,人家憑啥教你?教會師傅,餓死徒弟。
也就看老楊可憐,而且說好了,出師之後,絕不和師傅爭地盤,那老頭才肯教的。
老楊一一答應,臥薪嚐膽,好不容易才熬到學會了一手磨豆腐的本領。
從那之後,他就天天挑著兩籮筐豆腐走街串巷,倒也結了婚、養活了寡母和一家老小。
順帶著,還幫自己的弟弟楊國留——也就是楊志的三叔——成了家。
磨豆腐,需要每天晚上提前泡好豆子,到了凌晨三四點,就要開始起來磨豆,等到做成豆腐,天已經曉白。
到了這時,老楊就挑著兩擔豆腐出去,等到太陽偏西,豆腐也賣完了。
要是天氣好,就會先賣一桶豆腐花。
但是豆腐花不長做,因為不好賣。豆腐花只能算是零嘴,沒那麼多人買。
不過,別看這賣豆腐聽上去好像是上不得檯面的營生,但是蒼蠅腿也是肉。
靠著賣豆腐,一分錢一分錢地攢,攢了不知道多少年了,直到五年前,他才攢夠錢,建了這所四房兩廳的僅有一層高的樓房。
又直到兩年前才給大兒子楊軍成了家。
建房花了2000塊,大兒子結婚花了1500塊。
那1500塊裡有1000塊外債還沒還清,那是他自己大哥借給他的錢。
所以現在他真的拿不出錢給二兒子楊志結婚了。
老二這些天瞎忙活,他看在眼裡。所以這天早上他特意晚出門,就為了攔住老二。
“老二啊,要不跟爸賣豆腐吧。”
這不是疑問句,不是商量,雖然帶著點遲疑。
楊志聽了,沉默了一下,也不反駁。
他不是沒想過。
但是他有他的擔憂。
這是父親的營生。
哪有兒子和父親搶營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