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痛也得受著(第1/2頁)
章節報錯
西鄉由幾條村子組成,矮山圍繞,遠處聳立著幾座高一點的山。
一條難將河把這塊由山包圍著的小平原分為兩半,河東就是東鄉,河西就是西鄉。
難將河為什麼叫難將河?沒人知道。
可能以前不叫這名字,也有可能是一直流傳下來,口音變了,以訛傳訛,就成了難將河。或者是因為生活太難了,所以叫難將河。
老楊挑著擔子在前面走著,楊志亦步亦趨。
他看著前面父親的身影,父親的擔子很有節奏地一上一下輕輕晃動,看上去好像一點都不重。
但是楊志卻覺得自己的肩頭一點都不覺得輕鬆。
老楊時不時地回頭看他一眼,提醒他道:“挑豆腐一定要穩,不能左右亂晃,不要大步甩,不然水豆腐很容易碎的。”
楊志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他越是小心,那擔子就越晃,還左右上下晃。
他爸的籮筐好像成了精一樣,跟著老楊的步伐。
他的擔子也成了精,一個專門搗亂作怪的精,所以他不一會就一頭汗。
老楊看到他的籮筐越晃動越厲害,氣得要命,恨不得打他。
他挑了一輩子豆腐,容不得別人這樣子糟蹋豆腐,他罵道:
“挑個豆腐都不會挑,再晃,豆腐就全碎了!碎了賣不出去,拿回家又不能放得久,吃都吃不完,只能倒掉,浪費!”
聽了父親的話,楊志知道他動怒了。
其實老楊的脾氣很不好,小時候經常打他。
長大後好歹不動手了,但是,罵是短不了的。
這種罵,一是為了發洩。
二是因為他走街串巷的,想要做成交易,就得低頭哈腰諂媚討好,雖然交易都是一毛幾分錢的瑣碎。
所以他養成了在外人面前好說話,回到家就板著一張臉的習慣。
看到兒女,從沒好聲氣,罵他們是“化骨龍”,意思是吃他的、喝他的、還專門消耗他的錢。
楊志已經習慣了老楊這種叫罵。
其實也沒說什麼不好聽的詞,但是那叫喊聲、那語氣,就是能讓你和周圍的人都知道,他在罵你。
老楊可不會顧及兒子的尊嚴,他只會想到一擔豆腐多少錢,要是晃碎了,賣不出去,就要虧多少錢。
他的錢真的是一分錢一分錢掙來的,是一塊一塊豆腐換來的,也是一步一步走路每天反反覆覆地丈量著西鄉走出來的。
但是他也知道楊志這是第一回挑擔子出來賣豆腐,正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螞蟻拖耗子——心有餘而力不足。
所以,老楊放慢了步子,讓楊志別跟那麼快。
他們不在自己村子裡賣,因為村子裡的人會直接上門找楊志的媽買豆腐。
老楊是長期地在西鄉幾個村來回轉著叫賣。
現在,他們來到了林家村。
剛到村口,就有好幾個大媽大爺拿著臉盆來裝豆腐。
這種豆腐,買回去後,必須用水泡著,不然時間長了,水份蒸發,會很難吃。
所以買主都是拿盆來裝,回去後馬上放水泡著。
老楊利索地放下擔子,拿出稱,擺好攤,才有條不紊地接過盆,一個個地稱重。
大家都都紛紛拿出錢來,這個說要2毛錢,那個說要5分錢。
這水豆腐,9分錢一斤。
老豆腐呢,1毛5分錢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