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第 49 章 不請自來的王天翔

徐京墨總覺得要下大雨, 就算有油布掛簾也未必能保證卷子一點不被打濕,所以他一點不敢放鬆, 想要早些答完。

夜裡,大雨如期而至。

只聽到考院裡有學子高呼,“我的卷子”。

巡考的軍士將這些喧嘩的學子押了出去,這才是第一天,卷子被打濕了,也還有機會,被趕出考場可就真的沒機會了。

徐京墨將考籃往裡面挪了挪, 用油布護好裡面的試卷, 就合上眼睡去了。

第二日清晨,這雨還是沒有停, 徐京墨看了眼眼前的案幾, 果然有不少的雨水落在了上面。再看看外面的天, 下了一夜的雨絲毫沒有停歇的跡象。

他將案上的水擦去,繼續打草稿, 等到下午雨停了再謄抄也來得及。

看著逐漸變小的雨勢, 他心情很放鬆地煮著菜粥, 待到下午這雨總算是停了, 徐京墨心情愉悅地開始謄抄, 第二場的考試對於世家子或者有當過官的老師的學子來說, 只是尋常。

以為這場考試更多的是考“資源”, 現在可沒有什麼題庫給學子練習。若是有人指導,這些東西公文不過就是套框架而已。

徐京墨答完了卷子, 閑來無事,就開始天馬行空的想著。如果他明年不能參加會試,那麼中間的三年, 他要做些什麼才好。

他想到與老師的對話,其實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寒門的學子不可能像世家一樣,有那樣好的教育資源。所以怎麼樣,才能讓他們在考場上不會必然輸給世家子呢?

第二場結束後,徐京墨走出考院,見到不少學子都是垂頭喪氣的,想來應該是卷面有汙。這樣的卷子幾乎沒有可能被挑中。

本以為一場大雨之後會帶來幾天的涼爽,沒成想統共涼爽了一天,到了第三場考試的當天,徐京墨唯一的感覺是赤日炎炎似火燒,臨出門前,被南宮雲辭喊住,他的考籃裡多了份藿香正氣散。

“你先喝上些再出門,今兒這天氣,考院裡鐵定有人撐不住。”

金陵的夏季可不好過,酷熱的天氣讓田間地頭勞作的人受了不少罪。每逢科舉,家裡有考生的都會去藥鋪抓些草藥,不管是藿香正氣散還是涼茶,總要人能在考院裡撐下來。即便如此,也是時不時就有學子因為暑氣暈倒,被人從考院裡抬出來。

徐京墨艱難地嚥下一碗藿香正氣散,這味道誰喝誰知道,“我省的,你放心。”

等他進了考場,就見對面一個很是富態的學子,大口喘氣,腦袋上的汗不住地往下流。餘下三天對他這樣體態的人來說,大抵都是煎熬。

第三場是鄉試裡難度最大的一場,五道策問題。策問題的字數一般在一千以內,別覺得一千字寫不完,有些學子洋洋灑灑一千字堪堪開了頭。

策問題,朝廷的要求是斟酌得宜,不得又寬又泛、不得偏執私見,需從實際出發,為實務獻策。策問從經史,時務內出題,瞭解的越多,才越好答題,徐京墨這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有著天生的優勢。

拿到卷子的徐京墨沒有急著答題,而是先審題,這五道題,分別是圍繞著軍權、內外之重、選拔人才、教育體制和農業出題。

世家子和寒門所擅長的明顯是不一樣的,而這套題並沒有讓某一類人佔據絕對優勢。

徐京墨心說,這樣的考官,即便因為擔心自己仕途而不錄用他,他也可以接受,因為這樣的人的存在會更多的寒門學子機會。

他沉下心開始答題,第一題“周禮言農政最詳,諸子有農家之學。歷朝研究農務,多以人事轉移氣候,其要曰土地,曰銀錢,曰勞力。方今修明學制,列為專科,冀存要術之遺。試陳教農之策。”

土地、銀錢、勞力,三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這是事實,但是這就夠了嗎,相差甚遠。

徐京墨的論述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農業本身的發展之道,二是國策對農業的影響。

時人都不想餓肚子所以都想多些産出,那麼怎麼提高産出呢。首先種地的面積要擴大,其次提高畝産,再次減少意外的發生。

何解?

先說耕種面積,管子曾說“地者,萬物之本原”,土地乃是上天賜予之物,是眾人賴以生存的基礎,所以說土地乃是農事之基。增加耕種面積即開荒,開荒需得要官府的批準,此處離不開的是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