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四傑二獒(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否告知四軍待遇?”長孫嵩出列發問。
日前,拓跋珪調回了負責民事的長孫嵩、穆崇、拓跋觚,將雲中政事全權委託給了張恂,以後者為雲中太守。
雲中郡設四縣,白道縣、盛樂縣、雲中縣、昆新縣,四縣縣令均由張恂委任;代郡也在朝廷主導下,設定六縣。
魏國地方制度確立了下來——州郡縣制,至於漠南等邊地,只能等待時機,嘗試化為軍鎮(州)。
拓拔儀肅容解釋道:“具體標準,根據戰場斬獲決定,我只透露一點,凡入四軍,不論出戰與否,都會分到戰利”。
聞言,不少將領面露欣喜之色,雖未明言具體班賞細節,但從其中描述便知,恩賞之厚。
只要被選入禁衛軍,哪怕不上戰場,戰後也會分得不薄的戰利,如此待遇,估計下層部民會爭得頭破血流。
莫說部民,帳中的十幾名將校都是心頭火熱,連於慄磾這等平素不領軍的將軍,也是躍躍欲試。
人事安排,才是今日軍議的重中之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將士語言不通,如何在戰場之上傳達軍令?”
穆崇拱拱手問道,自從上次於桓謀逆之後,他整日提心吊膽,不過魏王並沒有大行牽連,他希望藉此表現自己,重回魏王視野。
拓拔儀沒有回答,將目光遞向拓跋珪,這件事之前有過討論。
迎著文武群臣的目光,拓跋珪肅容說道:“孤意,軍中引入晉人,教習士卒雅言(三晉方言),往後軍令一律用雅言傳達!”
事實上,雅言並非一成不變,夏商周以洛陽方言為雅言;秦漢兩朝,以關中方言為雅言;魏晉兩朝,復以洛陽方言為雅言;東晉以金陵方言為雅言,大名鼎鼎的吳音,一種酥到骨子裡的柔媚。
眼下,拓跋珪決定暫以三晉方言為雅言,潛移默化民眾,當然,語言只能改變,無法統一,也不存在統一的必要。
敘述完畢,帳中安靜下來,語言,畢竟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東西,說難聽點,拓跋珪的行為已經有數典忘祖的意味了。
見朝臣怔默,拓跋珪按劍而起,聲若洪鐘:“我國人皆炎黃苗裔,習諸夏言,本是常事,卿等有何疑慮?”
“語言之事,孤意已決,卿等勿復言!”
“是!”
不管心中作何想法,表面上無人反對,當下是人事任命的最後階段,在場諸人可不想因為衝撞御前,自毀前程。
退回座位,拓跋珪宣佈人事安排:“三軍選拔,由鎮遠將軍拓拔儀、寧遠將軍叔孫建、折衝將軍於慄磾,護軍將軍庾嶽全權統籌”。
“孤給你們半月時間,完成建制”。
“王上放心,半月之內,必定完成選拔。”
拓跋儀四人出列應聲,面帶喜色。
集全國精銳,一隅之精華,組建一支威震天下的精兵,對於武人而言是天大的榮耀。
若無白毦兵,誰人知陳到;若無陷陣營,誰人知高順;若無先登營,誰人識麴義;若無鐵浮屠,誰人聞兀朮……
魏晉時代,各種精卒更是層出不窮,名傳千古,慕容氏鐵索連環馬;橫行天下的涼州大馬;為晉王朝續命的北府兵……
雖然拓跋珪沒有直接宣佈四軍主帥的任命,但其中意味已經不言而喻……堂下之人,心酸者有之、豔羨者有之、不滿者有之,不一而足。
拓跋珪審視堂下四人一眼,心底暗贊,此四人,懂兵法、曉陰陽、有智略,勉強擔得起大魏的四傑。
至於四獒,則有拓跋虔、長孫肥……
喜歡風起代北請大家收藏:()風起代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