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收復代郡(第2/2頁)
章節報錯
“失去了桑乾川、武周川、馬邑川三處草場,又折損了數萬青壯,劉顯已經成不了氣候了,鼠竊狗輩,不足為患!”
拓跋虔仍是心有不甘,憤憤不平道:“醜伐寇掠漠南,死傷、逃亡的民眾不下三萬,豈能輕易放過!”
“難道要眼睜睜看著醜伐得意洋洋的嘴臉嗎?”
拓跋珪回首,拍拍拓跋虔肩膀,聲情並茂解釋道:“你的心情,孤知道,孤和你一樣痛心,孤也想砍下醜伐的頭顱,可我們拿什麼攻克這座雄關,用血肉之軀嗎?”
“在我們力量還不足的時候,就得忍讓,違心的忍讓!先把自己的翅膀練硬,到那時,即使有風有雨也擋不住我們往高處飛翔!”
拓跋虔作戰勇猛,性格激憤,但他不是愚頑不化之人,聞此言即低頭認錯。
環顧身側諸將一圈,拓跋珪收斂情緒,繼續解釋:“東胡天性愚悍少慮,富而不恭。不識德義又互相侵盜,徵之可充實國庫。
今中州大亂,吾意先徵東胡、再取塞北、朔方,合陰山南北為一。
然後張其威懷,一舉攻克雁門,長驅直入,踏破幷州!”
沒能擒殺劉顯,魏軍自然而然的失去了攻克雁門的機會,更別說劉顯身後站著秦國驃騎將軍張蠔,雖然秦國風雨飄搖,但如今的拓跋珪仍然難以力敵。
此時最符合魏國的戰略是擄掠生口、牛羊,充實國庫,恢復元氣。
“臣也是如此看法,庫莫奚、契丹、地豆乾三部情形臣已摸透,此三部部落勇士不堪一用,遠不如劉顯麾下士卒精銳,以我大魏敢戰之士出擊,必定無往不利!”拓拔遵率先進言,對於東胡內部事物,沒有人比他更有發言權。
拓跋珪微微頷首,又將目光移向長孫肥,徵求他的看法。
“確實如此!”長孫肥言簡意賅。
雖然後世東北地區崛起三個霸權,大宋一度俯首稱臣,但公元四世紀,林中人、山裡人都未崛起,塞外霸權牢牢掌握在鮮卑、匈奴、高車人手中。
契丹只是燕國、秦國的予取予求的養馬人,敗多勝少,甚至高句麗經常發兵征討契丹,掠奪馬匹。
“略陽公所言,諸位可有異議?”拓跋珪掃視眾人,開口問道。
“臣等無異議!”
無人反對,拓跋珪提出“取東胡之血,養大魏之軀”的戰略確定了下來。
至於何時出兵,尚需要從長計議,至少要將代郡、雲中、漠南諸事理順。
“回平城!”
……
登國二年三月,劉顯遣弟亢泥迎窟咄,興兵六萬,威逼南境。
是時諸部騷動,人心顧望。
帝聞寇至,越陰山,會敵於南池,大破之,斬亢泥、肺泥及文武將吏五十三人。
顯奔雁門,帝悉收其眾。
——《魏書》帝紀一.太祖本紀
喜歡風起代北請大家收藏:()風起代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