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收復代郡(第1/2頁)
章節報錯
決心一勞永逸的拓跋珪沒有理會或死或俘的普通士卒,傳令拓跋虔、於慄磾所部追擊劉顯,一場追亡逐遁之戰打響。
於慄磾一馬當先,死死咬著逃亡的劉顯,馬鞍邊掛著幾名顯軍重將的首級,長槊槊鋒滴血不止。
對於潰敗的敵人,魏軍沒有憐憫,不降即死。
拓跋珪也沒有閒著,留下一支三千人的兵馬清理戰場、看守降卒,親領主力南下長城,掃蕩代郡。
大軍沿平城、高柳、桑乾川、高粱河一路征討,凡魏王大纛所過,放牧、耕種的鮮卑、匈奴、雜胡部落,只有舉族歸附一條道路。
有不識相的部落抵抗魏軍,覆滅只在頃刻之間,部落青壯在魏軍圍困下死傷殆盡,婦女、牲畜財貨被掠奪一空。
地勢蜿蜒曲折、堅如磐石的武周塞也在魏軍前後夾攻下陷落。
自劉顯開啟戰端至魏軍收復代郡全境,這場歷時半月的戰事告終。
……
清晨的恆山煙霧繚繞,草尖上帶著晶瑩的露珠,拓跋珪面帶肅然之色,俯瞰著這座史書中的“中華第一關”。
親信將領緊緊圍繞在他身側,額頭微低,自南池大勝後,拓跋珪的功業又添一筆,而他善於用兵這點,極類拓跋氏曾經的雄主拓跋猗盧。
依山傍險、高踞勾注的雁門關死死攔住了魏軍南下的道路,大魏最終還是頓兵在了這座雄關之下。
遙想當年,李蒙衛霍自此出塞大破匈奴。
元帝之時,昭君和親匈奴,遙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
林間飄起的白霧、巍峨壯麗的雄關、關城下厲兵秣馬的騎士,不由得這位令年輕的王心潮澎湃,恨不能立刻越過雁門,執劉顯於御前,繼續他的征程。
“孤今日始知,秦皇漢武何等偉人!何等偉業!”拓跋珪感慨道。
緊隨在拓跋珪身後的將領,對他表露出情緒也是有些奇怪,拓跋珪對秦皇、漢武的膜拜之情,他們自是聽得出來。
拓拔遵等人文采不足,不會什麼溢美之詞,只能點頭附和。
遊牧民族崇尚強權,他們對於秦皇漢武也很是崇拜,草原最傑出的英雄冒頓、檀石槐在這兩位華夏皇帝面前,黯淡無光。
“秦皇、漢武千年難遇,自光武之後,中原已經沒有這樣的人物了!”
叔孫建正色道,作為此戰功臣,此刻他表現得不驕不躁。
拓跋珪顏容作肅,重重頷首:“卿所言不差!”
“孤若逢秦皇,當北面而事之;若遇高皇,願為功狗;若遇漢武,甘為衛霍麾下小卒;若脫光武,當與其並驅中原,鹿死誰手,猶未知也!”
“光武之後,司馬仲達、曹孟德父子,狐媚事人,俱欺孤兒寡母得天下,不足稱大丈夫!”
“至於當今天下,唯有苻永固、慕容道明稱得上英雄!”
有志氣的將領自然是期望有雄心的主公,拓跋珪一席話,令拓拔遵等人振奮不已,他們也希望能夠成就一番功業,青史留名。
拓跋虔慷慨激昂道:“王上,下令攻關吧,我發誓,一定為您取來醜伐(劉顯字)的頭蓋骨”。
“你是我大魏最勇猛的勇士,赤手空拳打死出澗的猛虎,可以射落力搏虎豹的雄鷹……你的勇猛,堪比漢末的呂奉先,但我們真的攻不下這座雄關,我們已經戰死了八千子弟,不能再將剩餘兒郎的性命消耗在一座無法攻克的關城上!”
拓跋珪直接拒絕,死傷過多青壯的代價,魏國承受不起,一旦沒有力量鎮壓內部,國內就會發生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