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各有籌謀(第1/2頁)
章節報錯
翌日,拓跋珪以巡視金河泊為名,集齊心腹張袞、燕鳳、全旭、於慄磾、拓跋虔、庾嶽六人。
六人之中,張袞、於慄磾、拓跋虔都沒有具體職務,平日負責參贊軍事、御前護衛,因此幾人的出行沒有引起於桓的警惕。
一行人趕至金河泊,匯合叔孫建、拓跋觚,九人在金河泊的屯田署聚首,商議對策。
眼前幾人的忠誠度,拓跋珪基本沒有懷疑,縱然有懷疑,也不可能因噎廢食。
經過一夜的思索,拓跋珪心中基本有了應對劉顯的策略,便沒有過多寒暄,直接向群臣說起了之前的情報。
“孤剛剛得到訊息,劉顯擁立拓跋窟咄為王,於雁門即位,欲寇北境!不止如此,軍中也有人要發動宮變,響應拓跋窟咄!”
燕鳳等人聞言,皆是面露驚疑之色,思慮起話中的資訊,劉顯悄無聲息地擁立拓跋窟咄,確實令眾人始料未及。
“王上,訊息確切嗎?”燕鳳壓下心中的震驚問道。
拓跋珪頷首:“千真萬確,孤已派人查證過!”
眾人聞言,俱是面露凝重之色,這可真是內憂外患!
拓跋虔拍案而起,義憤填膺道:“臣請從速剿滅叛賊,而後出師禦敵!”
“不,當務之急,首要是穩住略陽郡公,若是漠南有變,大事休矣!”燕鳳沉吟半晌,緩緩開口。
燕鳳之言算得上一針見血,拓拔遵正是雙方較力的關鍵。
但凡他的應對稍有差池,都會引發內亂;反之,他若是能應對自如,便可為魏軍創造有力戰機,一舉擊敗劉顯。
張袞深知其中利害關係,意味深長說道:“此役勝負全系在略陽公一人,王上不可不慎啊!”
拓跋珪聽出話中內涵,鄭重說道:“孤相信略陽公不會投敵,凡是智者都能看出拓跋窟咄是劉顯的傀儡!
孤常聞‘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略陽公便是能於危難之際力挽狂瀾的忠臣,汝等勿要生疑!”
越是危難之際,越要講求內部團結,拓跋珪一席話,也是為了打消臣子之間的不信任。
群臣頓首,拓跋珪接著道:“孤決定利用國中叛亂,引誘劉顯兵出善無,將獨孤部與拓跋窟咄一併解決,卿等認為此策可行否?”
拓跋珪當然不會給劉顯坐大的機會,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張袞思維比較敏捷,沉思片刻答話:“劉顯才高志遠,渴求非分之望,漸生併吞四海、席捲八荒之心;而今其人妄自尊大,欲以一隅之地圖謀我國,未嘗不是國家統一雁代的機會!
臣以為應當誘敵深入!可命略陽公拋棄牛羊輜重,侈其軍心,如此一來,劉顯必定追擊;
屆時,遣一上將軍出白登道,繞道弩山,屯於延水,突襲劉顯後路,兩軍前後夾擊,可以一戰定鼎朔裔,然後張大勝之兵威,收攬英雄,三五年內便可光復昭成舊疆!”
張袞說完,燕鳳拱手道“侍中之略,可謂高瞻遠矚,臣附議!”。
“臣弟附議!”
“……”
張袞的方略取得一致贊同,又經過一番討論,拓跋珪起身,宣佈具體細節。
“拓跋虔,命你出白登道,通告拓拔遵放棄牛羊輜重,佯裝北逃,引誘劉顯大軍越過長城;
你記住,人口、牛羊馬匹、穹廬輜重都可以拋棄,但是騎士不能拋棄,彈汗山是孤給你二人劃定的最後界限;
絕不許退到彈汗山以北!”
拓跋虔聞言,沒有猶豫,拍著胸脯保證:“只要劉顯敢越過長城,定將其牢牢牽制住!”
拓跋珪滿意的點點頭,接著道:“庾嶽,於慄磾,命你二人暗中鳩集國族、宗室子弟,拱衛王帳!”
“臣領命!”庾嶽、於慄磾二人應諾。
“叔孫建!”叔孫建聞言神情振奮,快步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