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猛士歸心(第1/2頁)
章節報錯
夕陽西下,天色漸漸黯淡下來,將車馬的影子拉的細長。
“長孫將軍何在?”車輿內傳出賀蘭明月清冷的聲音。
“臣在!”
“天色已晚,將軍可有安排。”
長孫肥立於馬上,恭敬作答“稟夫人,前方便是白登山,其地據獨孤部約百里,臣計劃在白登山紮營,待明日天亮後再出發”。
“有勞長孫將軍”。
夜晚,白登山,鮮卑武士就地砍伐木材,燃起一堆堆篝火,聚攏在火光周圍,嚼著乳酪與肉乾,唱起了鮮卑人的牧歌《大鮮卑山》。
“看那巍峨壯闊的大鮮卑山”
“威嚴的天帝在它頭上佇立”
“高聳的神明在它額上供奉”
“九天玄女曾賜予它念珠”
“宇宙聲息傳入它的慧耳”
“光明不滅滋養它的眼睛”
“芬芳五穀哺育它的身軀”
“它左肩扛著北斗七星”
“右肩託舉南斗六郎”
“它左手拿著角骨彎弓”
“右手握著鋒利箭簇”
“我們都是它的子民”
“我們都是它的子民”
“我們都是它的子民”
鮮卑人的歷史並沒有過多榮光可以追溯,因而他們的詩歌大多都是以歌頌起源與記述生活為主。
鮮卑族源於被冒頓擊敗的東胡部族,他們世居鮮卑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語言風俗;至武帝時,漢軍屢次出塞,擊敗不可一世的匈奴,遷徙烏桓入幽州五郡,鮮卑人的生存空間開始變大。
後漢初年,匈奴分裂,鮮卑應運而起,併吞匈奴十餘萬帳,初露崢嶸;至桓帝時,鮮卑首領檀石槐統一草原,號稱控弦之士十數萬,屢侵中原,桓靈二帝不能制,待檀石槐死,鮮卑諸部離散,開始衰落。
及至漢末,鮮卑在軻比能的帶領下再度崛起;當時曹魏四面受敵,東南孫吳,西南蜀漢,北方鮮卑,西北羌胡;只得被迫放棄雲中、五原、朔方、定襄等郡,鮮卑勢力首次大規模進入中夏。
又數十年,晉一統天下,兵威始振,四夷臣服,然而這不過是表象罷了,魏蜀吳三國長期攻伐,早就耗幹了漢民族的血液。
不久,西晉爆發八王之亂,五胡侵擾華夏,中原一片腥羶,血火交融;鮮卑七部也藉此時機踏上了更大的舞臺。
七部計有慕容、拓跋、乞伏、禿髮、吐谷渾、宇文、段。
慕容部雄據遼東,接受西晉官爵,招攬遼東漢人,任用豪強士族,其後建立燕國;與其同源的一支居於澆河,建立吐谷渾政權,疆域廣闊。
宇文部與慕容部同居一處,二者之間多次發生戰爭,之後在一次大戰中敗給了慕容氏,部族散落各地,其中一支遷居饒樂水,與當地民族融合,自稱“庫莫奚”;段部鮮卑同樣亡於慕容氏之手。
拓跋部與曹魏和親,後又效忠西晉王朝,晉帝司馬鄴賜封其首領代王,永嘉南渡後,拓跋氏定居代北之地,勢力逐漸壯大,直到代國滅亡。
禿髮部與拓跋部同源,魏初遷徙至涼州一代;乞伏部屬隴西鮮卑,居高平川,有帳數萬,二者勢力也都頗為強盛。
綜上所言,除去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的宇文部,段部,整個鮮卑的勢力仍舊無比龐大;苻堅雖然摧毀了燕國、代國這兩個鮮卑政權,卻絲毫沒有傷到其根本;一旦時機到來,燕代可以輕易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