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等你摘桃(第1/2頁)
章節報錯
那江南一派雖是均已束手就縛,寧王朱權卻終歸是陛下的親兄弟。
陛下對寧王這個狠手也就始終沒下得來,只是撤了寧王府原有的六千府兵數目,僅給朱權留下了二百人。
可也就是這二百人,這還都是重新挑選出來、特地從京城派來的,與其說是護衛寧王府安全的府兵,倒不如說是替陛下將寧王闔府圈禁了起來。
容秩自是明白不過,既有陛下給他們指了大寧定居在先,這一回還不如他們四人主動些,選個與南昌比較近的地方住下,也好成為替陛下看管寧王的又一道屏障,又不需陛下再一次暗中示意。
這樣的選擇看似又離著真正歸隱差了十萬八千裡也不止,可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徹底令陛下放心不是?
而今錦繡既是提起了吳江,就連方麟也不得不又將容秩贊了幾聲,直道你二伯父當初這個決定著實太明智不過了。
“這若不是他主動提出要去吳江定居,還說吳江也方便他們替陛下看著寧王府,等得陛下又一次張口給他們指定個地方,且不說未必比得上吳江好,陛下心裡也指不定怎麼想呢。”
這也多虧陛下年紀逐漸大了之後,雖說依然殺伐果決,甚至被頭痛的頑疾折磨得有些暴躁,終歸比年輕時心軟了。
待聽得容秩竟是主動提出了定居吳江,又講明瞭緣故,陛下不但有些意外的驚喜,又因此賞了容秩等人不少金銀。
否則單只是韓淩與容秩等人爭先恐後的提起要歸隱之初,肖姑姑也跟著湊起了熱鬧,這些人恐怕就只是死路一條!
還有這吳江……看似離著南昌不過三四百裡路,實則對寧王府卻是進可攻退可守,又是要山有山要水有水,最適合隱歸田園,著實是個再好不過的地方了。
可要是改由陛下指定了地方、明裡說出來叫容秩等人替他看好寧王府,那可就不能是幾百裡路遠的距離了,那豈不是離著危險更近,人也不夠從容了?
……既是方麟與錦繡都打算也去吳江看看,等兩人帶著方良將方夫人的靈柩運到應天,也未曾在應天的方家老宅久留。
一來是方夫人的後事已在京城方府辦過了,還是方文安為了不被外界紛擾、就特地大辦特辦的,到了應天只需前往鄉下的祖墳所在之地下葬即可。
二來這位方夫人本就不是方麟的親娘,方麟的祖父母也本就對她不喜,兩位老人年紀又大了,這下葬也便只是走個過場兒而已,並不曾給方家老宅增添什麼麻煩。
這就更別論錦繡雖是方麟的未婚妻,兩人到底還沒成親,斷然沒有未婚妻子在男方老家一住好久的道理,這話著實好說不好聽。
而方麟又是個有官身的,更不能在老家停留太久、也免得耽誤了公務,說不準這一回前來就帶著滿身公務、要捎帶手兒辦了呢。
方家既是積年的世家,自也明白這些道理,待方夫人下葬之後第三天,錦繡便提出告辭,方家老太爺與老太太也不曾過分挽留——左右等這倆孩子大婚前,他們總要往京城走一趟,到時還能再見。
錦繡唯獨放心不下方良,倒不是害怕將這孩子留下後、在祖父母跟前兒還會受委屈,而是怕方良乍一離家、難免想念京城。
以前方夫人待方良再刻薄,方文安再沒個當爹的樣兒,良姐兒也好歹在京城住了十來年,早就習慣了那裡的一切了不是?
好在方良到底是個再世為人的,眼下這個局面已比前世好得不能再好了,她還有什麼不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