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回入宮覲見(第1/2頁)
章節報錯
襄王如此謹慎之人,行事向來悄密,今日行色匆匆地趕來,難免令人疑惑。
書信只能傳遞訊息,並不能試探人心。襄王欲判定他所言真假,必須面見,"自然是有要事。心中有惑,特來請解。"
要事?他一直被軟禁在皇宮,唯一的大事,便是昨日,"我為何會出現在誠王府?"
與他說話,的確輕松,"既然你已猜出,本王也不必再賣關子。"
"王爺的訊息可真靈通,不過幾個時辰而已,如此說來,我也不必擔憂出什麼意外,左右有王爺的人在我周身保護。"
譏諷一笑,陳弘嶠意有所指,襄王不可置否,笑得深沉,算是預設,"此乃大堯都城,本王自然應該一盡地主之誼,傾盡全力,護三殿下週全。
若有朝一日,本王去陳國做客,也得仰仗殿下不是?"
人在屋簷下,焉能不低頭?深諳此理的陳弘嶠也不再計較,遂與他明言,
"皇妹頑劣,在和親途中逃了婚,隱瞞身份,藏在誠王府,如今與誠王的一個側妃起了爭執,走投無路,這才亮明身份,誠王請我過去確認。"
爭執?襄王聞言,略一思量,恍然頓悟,"莫非,害丁側妃滑胎之人,就是你的皇妹?"
"正是,"陳弘嶠雖然明白,誠王府必然會有襄王安插的眼線,但也該注意誠王的一舉一動才對,怎會關心那些女眷的爭鬥?不由好奇,"王爺怎也知曉此事?"
當真是巧了!"丁紫媛是我大堯將軍丁紫駿的胞妹,而丁紫駿的夫人又是本王的外甥女,他昨日曾來找過本王,讓本王為他做主。"
原來如此,欲治鈺嬌於死地之人,如此說來,竟也是襄王一派,不知他會如何抉擇,"他要我妹妹陪葬,王爺打算幫他?"
丁紫駿用兵如神,是不可多得的人材,卻因他妹妹嫁了誠王,便做中庸之態,如今誠王駁了他的顏面,他才想投靠襄王,襄王又是惜材之人,自然不願錯過這個絕佳的拉攏機會,是以答應了丁紫駿,幫他出這口惡氣。哪料這捅簍子的丫頭,居然會是陳弘嶠的妹妹!
事分輕重緩急,襄王不重人情,只重利弊,"原本沒有拒絕的理由,但如今,三殿下就是拒絕的理由。"
取捨只在一念間,不必他多言,襄王也曉得他的意思。
很好,陳弘嶠就喜歡與會事之人打交道,可少說許多廢話,
有共同利益就合作,沒有就散夥,何樂而不為呢!
明確了陳弘嶠只是因為妹妹才去誠王府,並不是與誠王暗中勾結,襄王這才放下心來,並向陳弘嶠保證,鈺嬌公主不會有麻煩,此事就此按下。
解決後,襄王未有耽擱,就此離去。
丁紫駿萬未料到,明明答應了將此事宣揚至朝堂的襄王,居然會臨時變卦!難免氣急敗壞,盞中茶水的熱水,一如丁紫駿的怒氣升騰,
"王爺一向一言九鼎,又怎會出爾反爾?"
"事情有變,"輕撥茶盞,襄王早就想好了說辭,
"倘若那女子是普通人也就罷了,可她居然是陳國公主,這樣的身份,不值得大動幹戈。"
"陳國公主?"丁紫駿難以置信,那個小丫頭,怎麼可能是公主?"王爺哪裡聽來的訊息?"
訊息來源,他也配問?襄王挑眉斜視,神色不悅,"怎麼?莫不是懷疑本王在誑你?"
"紫駿不敢,只是疑惑,"他也曾逼迫誠王交出此女,然而,"誠王從未提過此女的身份,若她是公主,以誠王的性子,早該說出來才是!緣何一直沒動靜?"
為何?這就難說了,襄王猜測道"許是他也才知情,又或者,他一早知情,等著你將此事鬧大,而後再挑明,意在令你難堪,也未可知。"
一聽這話,丁紫駿頓時火冒三丈,"這個誠王,心機深沉,只愛女色,胸無大志!這般糟踐我妹妹的一片真心,實在可惡!"
襄王心裡明白,鎮國公府一直左右搖擺,下不定站派的決心,直至誠王厭棄丁紫媛,丁紫駿才徹底放棄誠王府,轉而投靠於他襄王府。
而襄王,最樂得收獲一員大將!"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你且放心,跟著本王,必然不會讓你們鎮國公府受委屈,指不定有朝一日,將會變成鎮國王府!"
這算是,王爺的許諾?丁紫駿聞言,心中總算踏實許多,
"那種庸碌王爺,不過是大堯的蛀蟲!跟隨您這般心懷天下江山之人,紫駿才覺得不枉此生!"
拍了拍他的肩膀,襄王之心甚慰,"大堯正是有你這樣的良將,才能穩固江山。本王最惜才,有功必賞,待他日本王心想事成,你便是大功臣!"
目露欣喜的丁紫駿拱手道"多謝王爺抬愛,紫駿必定鞠躬盡瘁,不負王爺厚望!"
在他眼裡,女人只有能否利用之分,縱使親妹妹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