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瑢親王李瑢前腳從瑢王府的後門逃出來,後腳就進了宮。巡夜長早見慣了瑢王府的轎子不分時辰地出入皇宮,也根本不敢問犯夜的罪。
李瑢坐在轎子裡心急火燎,恨不得轎夫個個都長上好幾個翅膀飛著走。
他掀開簾子往外瞅了瞅,說來也怪,剛才府上亂成一鍋粥,月黑風高的連點亮兒都沒有,現在倒雲開霧散,一輪明月清清涼涼地高懸在天上。
李瑢瞅著那輪月亮心中感慨萬千,暗想:“本以為娶了個善解人意的美嬌娘,誰想是個河東獅,連點道理都不講。想我李瑢堂堂一個親王,卻被妻子逼得如此倉皇,現在連我的人品也不相信,硬是誣賴我做了那有辱斯文的事!唉,我本將心向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啊。”
感慨來感慨去,轎子就進了皇宮大內。轎子一停,李瑢下了轎,當班太監一看是他,不敢怠慢,立刻迎上前去,行禮道:“瑢親王,您來啦。”
李瑢問道:“皇上今晚住哪裡?現在可見得?”
當班太監道:“萬歲爺就在體仁宮,瑢親王請這邊走。”他提著燈籠,伸到李瑢跟前,把他腳前的路照亮,領著李瑢就往體仁宮走。
穿過道道朱漆大門,李瑢一路疾走,累得當班太監直喘粗氣。來到體仁宮前,他遠遠的就見宮窗內隱隱透出燭光,還未熄燈。
李瑢一把拿過當班太監手裡的燈籠,說道:“別跟著了,你走得像老牛拉破車,我自己去就行了。”再不理那太監,飛步跨上玉石臺階,就要往裡走。
皇上身邊的老奴劉輔仁老遠看見兩人身影晃動,行跡匆匆,便走了出來,一看是李瑢,急忙行禮道:“老奴見過瑢親王。”
李瑢自己拎著燈籠,腳步不停地繞過劉輔仁,徑直就往裡走,帶走帶回頭問道:“聖上就寢了沒?”
“剛躺下,正要睡呢。”劉輔仁見李瑢旋風似的悶頭只管往殿裡走,也不敢攔,心中暗道:“全天下敢這麼直闖天子寢宮的,大概也就只有這位瑢親王了。”他不敢吭聲,垂手就跟在李瑢後面走。
到了門口,李瑢正想抬腳邁進去,轉念一想:“我若就這麼進去,皇兄也不會怪我,但讓下人看見,卻有損他天子的顏面,我還是讓人稟報一聲吧。”
他於是在門口站定,回身對劉輔仁道:“你去通報一聲,就說是我來了,看聖上怎麼說?”
劉輔仁趕緊躬了躬身,應聲進去,不過片刻就走了出來,笑容滿面道:“瑢親王,皇上宣您進去哪。”李瑢聽了,二話不說就進了殿門。
寢宮內,皇帝李瑁正坐在龍床邊,讓兩個侍女給他穿鞋。
聽見李瑢進來,李瑁一抬頭。
這位當今的天子跟李瑢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所以兩人在細節之處長得十分相像:都是桃花眼、弦月眉,眉眼彎彎。
這樣一雙眉眼下,神態裡天生就帶了一股令人如沐春風般的和氣,就算發起怒來也不駭人,若笑起來,就更加討人喜歡了。
兄弟倆的這種相貌放在民間,那是絕好的菩薩相,但問題在於,李瑢是個滿身書卷氣的親王,有這樣一副俊美相貌倒也罷了,但李瑁身為一朝天子、九五之尊,應該不怒自威,總是一臉的春風得意算是怎麼回事?
李瑁為此沒少被先皇責罵,當太子那陣,動不動就被批評不夠嚴肅,他心裡也是好生的委屈:明明沒笑卻總是莫名其妙地被訓斥一頓。
李瑁當太子那陣子,和其他皇子一起因為讀書不勤奮跪罰,跪夠了時辰,其他人站起來一拍屁股都走了,他站起來,一抬頭,師傅怒了:“還笑??不知悔改!接著跪!”
不過什麼事都有兩面,李瑁在這種事上吃盡了苦頭,但在皇後、皇太後以及宮裡宮外七大姑八大姨那裡可是搶手的香餑餑。
沒說話,人先笑,笑得對面的人心裡暖洋洋的,走到哪裡都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他雖然並非有意而為之,怎奈天生長了一張討婦女喜歡的臉,所以桃花漫天飛。
但其實李瑁內心裡並不十分享受這一點,他受先皇的諄諄告誡,耳濡目染地也覺得君王就應該氣宇軒揚,威震八方。
所以他有時候看著銅鏡裡自己那雙桃花眼,越看越不順眼,恨不得把眼角提高了用漿糊黏在腦門兒上,對著銅鏡伸出兩手的食指把眼角推高,看著還湊合些,可是手一鬆,眼角一掉下來,就又不行了。
後來登了基當了皇帝,就更不能隨便了。上至太皇太後,下至文武百官,哪怕面對自己的寵妃,為了捍衛天子的形象,李瑁也只能故作嚴肅地板起臉來,一點笑模樣都沒有。
這在別人不算事,可對他來說真挺累的。
每日繃著個臉坐在朝堂上,絲毫不能放鬆,慢慢李瑁才明白為何都把天子叫做“孤家寡人”,對他而言,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連對誰放心笑一笑的自由都沒有。
好在這天下總算還有一個人能讓他徹底摘下面具,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想怎麼笑就怎麼笑,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李瑢。
先皇一共十二個兒子,只有李瑢跟他是親生的兄弟,他排行第六,李瑢排行第七。
原本年紀就相差不大,外加上容貌十分相似,所以李瑁一看見李瑢就跟看見自己似的,尤其是李瑢那副沒怎麼地就春風滿面的笑模樣兒,李瑁是怎麼看怎麼順眼。
也正是因為看見李瑢,讓李瑁的心裡總産生一種惺惺相惜的情感:“我命苦就算了,所幸我這弟弟不用像我一樣。”因此對李瑢常懷著一種自我傷懷般的憐惜溺愛之情。
但除了長相相似的原因之外,李瑁對李瑢的兄弟感情深厚,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
都說“最是無情帝王家”,為了爭奪一把龍椅,父子手足之間也會自相殘殺,但李瑁卻敢拿性命擔保:這世上誰都可能背叛他,但李瑢絕對不會。
因為沒有李瑢,李瑁不可能活到現在。
這就要說到咱們這位瑢親王的愛好了:讀書。對醫書尤其痴迷,小小年紀就把醫學名典讀了個遍。其實要說李瑢是醫學神童,也未必是,只不過沒有緣由地喜歡到了極點罷了。
李瑢八歲時就能叫板宮中的太醫,對各種疾病如何用藥說得有模有樣頭頭是道,頗得宮中諸位老太醫的誇贊。
雖然這些誇贊之中多少有些水分,但卻絲毫不妨礙李瑢漸長的雄心壯志,一日他找到先皇,鄭重其事地宣佈:“我將來不做皇上,我也不要什麼親王爵位,我要當再!世!華!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