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以渭濁,湜湜其沚”。

詩經中的描述,略顯誇張,卻又顯得極具美感。

涇渭分明的交界處,人聲鼎沸,尚未靠近,就有隱隱約約的呼喝聲傳來。

渭水之上,一艘又一艘的行船,運來各地的礦石,又運走工坊產出的兵器。

怪不得在古代,國都淪陷之後,便幾乎宣佈了國家的滅亡。

戰國時代,各國為了抑制地方的分離勢力,將國防工業置於國家的嚴密監管之下。製造的兵器的工坊,往往安置在國都之內。時間一長,國都集中了全國最優秀的工匠。

地方上沒有國防工業,自然缺少與中央對抗的實力。只是太過集中也有一定的弊端,萬一國都失陷,國家不僅失去了它的中樞大腦,還喪失了抵抗的物質力量。

楚國的郢都失陷之後,楚國的金屬冶煉工業一落千丈,直到戰國末年,仍然沒有緩過氣來。秦末動亂的時候,咸陽失陷,地方上的秦國宗室沒有奮起抵抗,除了諸侯勢大,也有地方實力不濟的原因。

“鐵官長利、鐵官丞鹹,參見蒙將軍!”

得知蒙恬前來視察工坊,鐵官長利、鐵官丞鹹一道出來迎接。秦人注重實用,工坊的官長、官丞並沒有受人歧視,工匠的待遇也算優厚。秦律規定,有手藝在身的刑徒,可以不用去做力氣活,可以到工坊裡做工。

鐵官長利、鐵官丞鹹,出身墨家,專業對口,這麼多年來,把工坊管理得井井有條。秦人主張武爵武任,粟爵粟任。用後世的話來說,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別讓誇誇其談的外行人來領導。墨家的分支融入秦國之後,秦國的工程部門,管理者大多畢業自墨家大學。

正在南陽擔任監御史,組織修建水利工程的史祿,同樣持有墨家的文憑。

“我受大王之命,前來檢視禮器,兩位不用多禮。”

其實,我只是想來找幾個鐵匠,需要找一個藉口罷了。蒙恬心裡轉著小九九,不由得左看右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的嚇一跳。

兩千多年的秦國國營企業,運營管理,比起後世的國有大企業,似乎還要專業許多。

工坊各個車間的入口之處,掛著一塊大大的木牌,上面寫著一個個名字,後面畫著一個個圈圈,偶爾會有幾個突兀的叉叉。

呵呵,這不是原始的打卡制度嗎?

喜歡大秦將魂歌請大家收藏:()大秦將魂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