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內史肆(第1/2頁)
章節報錯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實行郡縣制最為徹底,即使有封侯之人,也僅僅只是享有租稅,而沒有任何治權。遍佈全國的郡縣之中,內史郡享有相當特殊的地位。
秦國的內史郡,囊括了關中平原的核心地帶,東邊的三川郡,西邊的隴西郡,南邊的漢中郡,北邊的北地、上郡兩郡,拱衛著內史之地。秦楚藍田之戰後,尚沒有諸侯的軍隊能夠突入關中之地。
內史郡的郡守稱為內史,相當於後世的直隸總督,或者首都的直轄市長。天子腳下,靠近中樞,位高權重,歷來皆為國君的親信擔任,地位高過地方上的郡守一等。
嬴政繼位後,內史落到了呂不韋的親信盛的手裡,但關中爆發蝗災的時候,盛受到彈劾,藉助趙姬的幫助,投靠嫪毐的肆如願坐上了內史的位置。
“右庶長,開春之後,大王會前往雍城大婚,並舉行冠禮,晚輩恬特來視察諸般禮器的冶煉進度。”
內史府邸,內史肆撫摸著鬍鬚,盯著蒙恬,轉動著眼珠子,捉摸不透。肆的父親,早年從軍,獲有爵位,肆則更進一步,將爵位成功升到了十一級,成了軍功爵下的右庶長。
秦人慣例,低爵位者,在高爵位者面前,需要保持尊敬。
“五大夫恬,你這聲晚輩,老夫可不敢當。自古英雄出少年,你小小年紀,就能統兵打仗,假以時日,定會成為武安君一般的統兵大將。”內史肆的態度不冷不熱,檢視著手裡的批文,“你的批文上面,只有左丞相的印鑑,為何沒有右丞相的印鑑?”
秦國制度,丞相統領百官,為了分權,設定兩名丞相,相互制衡,但左右丞相之間,相互之間各有分工。剛好,鐵官長、鐵官丞等有關金屬冶煉的事項,歸屬於右丞相管轄。
“右丞相今日休沐。”
早在春秋時期,中國便確立了官員的休息制度。只是,那時候不叫雙休,而是稱作休沐。最初的目的,只不過是讓官員們抽出時間洗澡沐浴,打掃個人衛生。
儘管秦國沒有釋出什麼“衛生條例之類”,但人們對衛生卻是十分重視,定期洗頭洗澡,連普通黔首也是如此。中國人自認謙謙君子,不大看得起周邊的蠻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這些人不愛洗澡。聽說北邊的胡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一次,結婚一次,死的時候再一次。
“既然右丞相休沐,左丞相的印鑑,我也就姑且認了吧。”內史肆打量著蒙恬,也不好貿然開罪這位少年將軍。
什麼叫姑且認了?分明就是故意刁難而已。
蒙恬心裡腹誹,他特的選在呂不韋休沐的日子前來,就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呂不韋的勢力衰退,但如果呂不韋倚老賣老,來個非暴力不合作,蒙恬還真沒有什麼辦法。
每次見到呂不韋的時候,呂不韋眯起的眼睛,盯得蒙恬十分得不舒服。似乎在說,你蒙氏一族,非秦國本土的老秦人,為何不選擇支援他呂不韋把持朝政?
“多謝右庶長!”
得到內史肆開具的證明,蒙恬謝過之後,立即趕往渭水邊上的官營工坊。
“大人,這蒙恬前往工坊,會不會察覺到了什麼?”蒙恬走後,內史肆的一個舍人出言提醒道。
“早在一個月前,我已將兵器偷偷運送去了雍城,蒙恬現在去往工坊,也查不出什麼。”內史肆輕笑一聲,只要太后在雍城,就不怕秦王不去雍城。“不過,小心為上總是好的,你派人盯著他。”
戰國時代的渭水,水量充足,雖然含沙量高於涇水,但遠遠沒有後世那麼明顯。只是在涇渭的交界處,清澈的涇水遇上攜帶著黃沙的渭水,才呈現出涇渭分明的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