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爭辯
章節報錯
殷元青坐在朝堂上默不作聲,就想看看這群大臣們都要說出些什麼話來。
原丞相李幕祺因為涉及私兵之事被收押在獄,其黨羽幕僚現下也被撤銷了官職,一時之間官員緊缺,現在朝堂上似乎是沒有一個能夠領頭之人。
因此所有官員在跪著大喊讓殷元青收回成命之後,一時之間竟然沒有人上來說一說這反對的一二三四,最後還是禮部的人主動站出來和殷元青說道:“聖上請三思,遣散後宮實在是於禮不合。”
“自古以來,後宮便是帝王之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她們身負為皇家開枝散葉的光榮使命,是保我天華國江山代代不絕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聖上,這後宮不能遣散!”
“是啊!”見有人打頭,其餘官員也都紛紛附和道,“聖上,後宮雖然不能參與前朝政事,但是對前朝的穩定也是必不可少的啊!”
“是啊,聖上!而且後宮之人再怎麼說也算是聖上的人,這樣放出宮去,對這些人的聲譽以及對聖上的聲譽都會有些不好的影響,所以聖上還是收回成命吧!”
殷元青聽了一會,發現底下的這些大臣翻來覆去都是些這種話,乾脆就不聽他們囉嗦了。他直接打斷大臣們的進諫,對大臣們說道:
“說來說去,孤就聽出你們話中的一個意思,就是想要維持你們自己現在的地位,不是嗎?”
“聖上!”眾人聽了殷元青的話,紛紛惶恐下跪,“臣等絕對沒有任何私心,都是為了您,為了我天華國的江山社稷,請聖上明鑑!”
“呵,”殷元青輕笑一聲,“你們這樣說,那孤可就要好好問問你們了。”
“你們說後宮的女子承擔著為皇家開枝散葉的責任,是我天華國代代不絕的重要保證,可是,真的如此嗎?”
“遠的不說,就說我天華國的開國先祖,戎馬一生,身邊就只有一直陪伴著他的糟糠之妻,就連建國之後,也沒有設立後宮,廣納後宮,怎麼,他們兩個人是沒有後代麼?我天華國是沒有了傳承嗎?”
“再者,前朝的覆滅想必在場的眾位都知道原因。那位廣納後宮,後宮之人比孤現在只多不少,因此膝下之子無數,年齡跨度從二十到三歲不等。可是,他這麼多孩子,保證他前朝繼續傳承了嗎?不還是毀在了這麼多孩子的互相爭權之中?”
“你們不如就給孤說說,後宮與一個國家的興衰傳承,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
眾臣面面相覷,被殷元青當面砸過來的這兩個例子懟得有些啞口無言。可是想一想他們心中本來的目的,還是硬著頭皮對殷元青說道:
“聖上的這兩個例子太絕對了些。前朝顛覆固然有數子爭鬥的原因,但是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前朝皇帝荒淫無度、不思進取,整個國家國庫空虛,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他的覆滅已經是歷史的必然。”
“而我朝先祖在起兵建朝之前,膝下已有兩子。並且這兩子一文一武,已經彰顯出了各自的才能。況且建朝之後,兩人又接連育有兩子,子嗣已然是不缺。而且那時候剛剛建朝,百廢待興麼,所以這關於設立後宮之事,自然是被擱置了。”
“臣不知聖上是從哪裡來的想法想要遣散後宮。但若是因為有了心愛之人,不如就學習學習先皇,將其奉為皇后,對其關愛有加即可。聖上為先皇和太后之子,對這件事不是清楚得很嗎?”
“平常不見你說些什麼有建樹的建議,如今在這件事情上,反應倒是很快。”殷元青淡淡評價道。語氣中似乎是有諷意,但是卻又似乎是什麼都沒有。
那人聽了,有些拿不準殷元青話中的意思。這是自己把聖上說服了還是沒有說服?他拿不準主意,就下意識地想要找一個能聽出殷元青意思並且說話能有些分量的人。
他向四周掃視了一圈,然後眼睛一亮,就將目光放在了站在一邊默不作聲的吏部尚書鄭劍雄身上。
“鄭大人,您也幫著勸勸聖上,讓他仔細琢磨琢磨,這下官說的話,是不是有些道理?”
鄭劍雄見這人忽然把話頭引到了自己身上,萬年垂眼不動的身軀終於動了動。
他抬眼看了那人一眼,然後斂正身姿,不鹹不淡地說道:“臣,支援聖上的一切決議!”
“鄭大人!”那位官員驚惶失色道,完全沒有想到一向默不作聲卻十分循規刻板的鄭劍雄,竟然對這種事情沒有反對之意。
殷元青也對這忽然的轉折有些興趣,他嘴角挑起一抹笑,對鄭劍雄說道:“鄭大人平時不聲不響,除了每天上本子彈劾一下官員,或是彈劾孤的不作為,基本上不對任何事情發表意見,今個這是怎麼了?”
鄭劍雄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恭恭敬敬地對殷元青回答道:“回稟聖上,臣只管國事,不管家事。後宮之事說白了,只是聖上的家事罷了。所以處置與否,如何處置,自然全由聖上自己做主。”
“鄭大人此言差矣,後宮之事怎麼能是聖上的家事,這分明與國事掛鉤!”
聽了鄭劍雄這話,與後宮利益密切相關的幾位大臣就坐不住了,紛紛起來反駁道。
鄭劍雄看也沒看他們幾個,直接不緊不慢地反駁道:“若是聖上如寧大人這般,那倒是真與國事掛鉤了。”
“鄭大人你這是什麼意思?”那人生氣道。
“臣聽說,寧大人最近極為寵愛自己新納的小妾,隱隱有了寵妾滅妻之意。為這事,你的妻子與你鬧得十分不可開交,導致家宅不寧。而也因為這家裡的煩心事,寧大人最近的政事處理可是一塌糊塗。若是聖上如大人這般拎不清,影響了治國理政,那可真是與國事有關了。”
“鄭大人,你這……哼!”那人被鄭劍雄說得十分羞惱,便匆忙退下,不敢看周圍人的目光。
鄭劍雄既然說開了,那自然不可能就只拿這一個人開刀。他站得筆直,巋然不動,彷彿絲毫沒有注意場上的氣氛已經走向了不對勁的地方,而是繼續用不急不緩的語氣慢慢說道,卻句句直指要害:
“聖上說得不錯,眾位大人覺得後宮之事與國事有關,不過就是因為和眾位大臣的利益息息相關罷了。”
喜歡懷瑾握玉請大家收藏:()懷瑾握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