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夏大人你,你的女兒好像就在宮中吧?不知道你是怎麼跟你的女兒說的,但是你的女兒在宮中似乎過得很好。前段時間在政事上翻了一個小錯誤,聖上沒有追究,因此你便覺得這是你女兒的功勞,是也不是?”

“王大人,你的女兒,哦不,也不能算作是你的女兒,而是從你的遠房親戚哪裡過繼來的孩子,現下也在後宮中。不過她好像進宮之後不慍不火,因此你就覺得你現在的官職不上不下就是因為送進去的‘女兒’不作為,還想著再找一個人好好養著,送進宮去。可是你也不想想,你為官以來做成了多少件有實績的事情,好像一件都沒有吧?”

“還有元大人,雖然在下也不知道你哪來的那麼多孫女能送進宮去,但是好像並沒有什麼用吧?你現在在這個位子上,在下覺得這已經是聖上看在你年事已高,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面子上給的。元大人這種時候不思進取便也罷了,也不退位讓賢,還想著用女人去為自己謀福利,真是讓在下不齒。”

“說這麼多,其實中心就只要一個,在你們眼裡,聖上是不是就是可以用女子就能掌控的?有後宮的存在,只要你們送進去的任何一個女子得勢,你們是不是就要藉此越過皇權,把控朝政了?”

“鄭大人你莫要血口噴人,我們覺悟此意!”

眾位大臣本來就被鄭劍雄說得是啞口無言,無從反駁,現下聽到有這麼一大頂帽子扣了下來,頓時都冷汗涔涔,兩股戰戰。在大聲反駁鄭劍雄後,連忙跪了下來對殷元青表示著忠心:

“聖上,請聖上明鑑,臣等絕無此意啊聖上!”

殷元青其實一直在關注著鄭劍雄的動作,剛剛鄭劍雄的一番言論,也十分讓殷元青吃驚。不過他和其他人吃驚的地方不同,其他人可能是吃驚於鄭劍雄形象的轉變。

對於這種明顯是與傳統觀念不符的事情,鄭劍雄不僅不反對,而且還很是支援,這讓眾人大跌眼鏡。

而殷元青則吃驚於鄭劍雄對於場上幾位官員的如數家珍——鄭劍雄對每位官員的掌握程度,似乎已經到達了一個可怖的狀態。如果細細想想,殷元青甚至覺得他對自己的後宮之事也十分清楚,知道自己後宮只是一個擺設。

殷元青握了握拳頭,斂下眼中神思,對跪著的幾個瑟瑟發抖的大臣們說道:

“本來孤以為,李幕祺之事,就是你們的前車之鑑。但現在看來,你們的膽子,仍舊大得很吶!”

“臣等惶恐!”眾位大臣的腦袋垂得更低,似乎都要貼在地面上了。

殷元青沒有看他們的任何一個人,而是冷笑著說道:

“惶恐惶恐,你們天天喊著惶恐,孤可是覺得你們一點都不惶恐。後宮不可干政,可你們似乎卻千方百計地想要後宮把涉前朝政事啊!說白了,這江山是我殷家的江山,孤想要把他傳給誰,就傳給誰。若是有本事,就來搶搶試試,若是沒本事,就老老實實地在自己該在的位置上幹活!好好看看你們近一年的政績,看看你們這一年都做了些什麼不堪入目的東西,反思反思每天拿著這麼高的俸祿卻不幹些實事,心裡愧疚不愧疚?”

“我天華國發展了這麼多年,傳承了這麼多代,現如今國力昌盛,啟星國剛剛與我國議和,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可是同樣的,有些人的心思也就此飄了起來。”

“你們記住,孤,是這天華國的天,不管以前孤給了你們一個怎麼樣的錯覺,可是從現在開始,孤就明確的告訴你們,任你們如何翻騰,也越不過這個天外面去!”

殷元青這話說得鏗將有力,擲地有聲,讓大臣們都誠惶誠恐地恭敬道:

“聖上息怒,臣等謹遵聖上之意!”

這時候,殷元青看了任沐穎一眼。

任沐穎會意,站出來對大家說道:“聖上說得極是,眾位大臣不如仔細關注關注自身分內之事,切不要再插手聖上的家事。再說了,遣散後宮也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畢竟要養後宮那麼多人,可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呢,是不是啊,秦大人?”

任沐穎把這話頭轉給了戶部尚書秦月達。由於前一天晚上任沐穎罰跪歸罰跪,但還是去找了秦月達透過了氣,此時秦月達自然是站在殷元青這一邊的。

因此他微眯著眼,顯得十分開心地和大家說道:“人大人說的不錯,聖上此舉實在是史無前例的一項十分英明的決議。畢竟後宮一年的花銷,抵得上戶部收入的一半,每次從我戶部拿錢,我這心裡就跟丟了兒子似的。”

“剛剛眾位大臣技力反對聖上遣散後宮,要不是在這朝堂之上,我可就要扯著嗓子罵人了。花的銀子都不是從你們那裡出的,你們心裡都不心疼是吧?現如今遣散了後宮,就能把這一半的錢省下來,你們知道這一半的錢可以做多少事情嗎?就光說俸祿,你們每年都可以翻一倍不止。”

眾人聽了秦月達的話後,心中也漸漸地回過味來。尤其是聽到自己的俸祿可以翻倍之後,心中的那點彆扭也就都全然消散了。

如果說,剛才大臣們全都是被殷元青的氣勢震懾到不敢反駁後,那麼現在,則是使眾位大臣不想反駁。

於是,遣散後宮的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有了這事打底,等殷元青再宣佈要讓陳玉英進宮,但是暫且不設位分的事情後,眾人雖然心裡有些腹誹,但是也不敢再提什麼意見,全都由殷元青做主了。

至於陳老將軍的孫女不是去找自己的未婚夫,怎麼和聖上相識,又是怎麼入得聖上的眼的,就都被眾位大臣拋在了腦後,也就只能在心裡揣測一番,隨便想想罷了。

搞定了這兩件大事,朝堂上又恢復起正常的議事環節來。

李幕祺之事也耽擱了一段時間,現下怎麼著也該做一個了結。再加上即將要進行的秋闈之事,也需要好好商議商議。

因此,殷元青讓眾位大臣起來,讓他們說說現如今該怎麼處理李幕祺的事情。

他朝大臣們問道:“李幕祺養私兵這事證據確鑿,雖然律法上規定養私兵罪不至死,但是李幕祺盤踞朝堂多年,對朝堂的影響是巨大的,他不死,不能給朝堂一個震懾。諸位,你們覺得呢?”

喜歡懷瑾握玉請大家收藏:()懷瑾握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