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番外-舊地新生(第1/3頁)
章節報錯
偉業六年,秋。
年輕時候說起六年、八年,總覺得半輩子都過去了,可當你的閱歷隨著年齡一起增加,則發現時間過得太快,還來不及抓住他的尾巴,一年就就進入了尾聲。
周煄登基之後,太上皇跟隨太上上皇的腳步,退居在太極宮,關於兩位退位聖人的稱呼,禮部也是費盡苦心,這兩輩人一起退位,上數幾千年都沒有過的事情。
周本來打算讓工部按照太上皇的喜好,給他修一座宮殿的,沒想到宮殿還沒修起來,太上皇就不行了。
太上上皇送走了自己最心愛的兒子,哀傷太過,加之年事已高,經不住打擊,奉天下養依舊沒有留住這位年老的帝王,拖了兩年,還是去了。
然後就是太上皇后,她原本就病著,所有人都說熬不過去了,熬不過去了,親女咸宜長公主都多次過問禮部備下的冥器,隨時準備著她的喪禮,沒想到她卻比丈夫和公公都活得久。
兩位上皇去了,宮中真的就要以她為尊了,等了這麼多年,終於盼來的地位,卻喜迷心神,一口氣喘不上來,又去了。
這樣荒誕諷刺的去世,周煄也鬆了一口氣。不用防備她,不用傷了和咸宜長公主的感情。
皇家陸續有人去世,六年之內,周煄和易雲都處在孝期中。
今年夏天,周煄夫妻就出了孝期,正式開始偉業年間的偉業奮鬥。
“哥,你這年號可真是霸氣。”莫愁順著秋日的洋流順風順水到周煄這邊偷懶,他的國家他是創始人,威望甚高,時不時做個甩手掌櫃,十分瀟灑。莫愁嘴上說著霸氣,表情卻不屑一顧,分明是說這年號傻氣,
“你懂什麼,你倒好,把一切制度打破重建,你那邊連年號都沒有吧?”周煄微微一笑,他也是幾近而立之年的人了,在朝臣面前越發沉穩,面對莫愁卻依舊像小孩子一樣。
“年號?封建糟粕!我直接用了公元紀年。”莫愁笑道。
“你可長點兒心吧,難道當地沒有曆法嗎?你這麼大刀闊斧的改,當心反彈。去年不才鎮壓過一批起義的嗎?”周煄苦口婆心的勸,他真擔心莫愁步子邁得太大,領先別人一步是天才,領先一百步就是瘋子了。為了適應此時環境,周煄都不敢改良太過。
“嘿,嘿,用復辟來形容好嗎?那些人想要恢復的落後的出身血統論,還扯著宗教做大旗,我只是用先進的技術告訴他們,沒有菩薩保佑,先機科技依然能救我的命,要他的命。”莫愁怪叫道。
“任何改革、改良,首先要解決的都是思想問題,你不把認識理清了,這就貿然動作,真的要當心反彈啊。不要忽視傳統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時候燒起來就不得了了。”周煄再勸,就算他知道不會有什麼作用。
“傳統?就像你現在做的嗎?偉業,年號起得倒是霸氣,可你看看,你已經登基六年了,做了什麼,就成立了一個宣傳部,到處去宣揚一些奇談謬論,還常常被儒家反駁的啞口無言,要不是你這個皇帝在背後撐著,這破部門早就散了。”莫愁對此不屑一顧,道:“有本事就別瞎逼逼,你又不是沒把軍隊掌握在手裡,北邊有白霜、南邊有我,直接幹他丫的,沒有流血就想要達成改革,別告訴我你這麼天真!”
“看,又是一處不同。當初咱們就是因為政治理念不和才分開的,現在你又舊事重提。說好的不干涉對方,咱們過個五十年再來看,是誰的理想實現了。”周煄不同莫愁白手起家,他在這裡依然受到士大夫階層、傳統倫理,甚至個人情懷的制約,但這些制約並不都是壞的,阻力至少讓他謹慎,讓他敬畏。國家大事,一句話下去,就是數十萬人的命運,周煄不敢不慎重。
“不是你先說起來的嗎?”莫愁撇嘴。
“好,好,還是說回年號吧。你知道我這年號從哪裡來嗎?”周煄舉手投降,開始扯閒篇。
“知道,你那渾渾燃燒的中二之魂!”莫愁笑道,總說他中二病嚴重,從未長大,他才覺得周煄一張嚴肅的老臉下,天真的中二之魂從未熄滅。
“去,狗嘴裡吐不出象牙。”周煄笑罵一句,“我這是以古人為鑑呢。”
“知道,隋煬帝嘛~”若說了解,又有誰比莫愁更瞭解呢。
“連通運河,連線南北,讓國家的控制力達到空前;開創科舉制度,改變九品中正制,直接打破了世家壟斷的局面,唐太宗說天下英才盡入吾轂,都是他的功勞;打通絲綢之路,讓國際交流更加融洽,他在位時,長安、洛陽東西兩都才是天下的中心。這樣的功績,任何一個皇帝只要做到其中一樣,就該名流千古,可他偏偏在史書上留下太多罵名。這就是步子邁得太大的結果,沒有人能跟上他的思想,才讓世家反撲,最後落得身死道消的下場。”周煄感嘆道:“剛一登基,他就定下了野心勃勃的‘大業’二字作為年號,發誓做一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業,可終究淹沒在文人的口水中了。要過幾百年,等這一套君臣父子的綱常都消散了,他才能得到公正的評價。我不想自己落得這樣的下場,也不像你明明做的是好事,名聲卻人人喊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你以他為鑑是對的,你們都是從父輩手上繼承來的事業,繼位又都不是那麼名正言順,又在這片頑固的土地上。可我不一樣,我是自己打下來的天下,國內勢力早就被我犁了好幾遍,不會出么蛾子。我早就說過,不經流血不會有成功,你偏不信。任何自上而下的自發式改良,都會留下頑疾,這才是歷史總結的經驗,你當初奉如圭臬的準則,現在怎麼不信了?”莫愁嘲諷道。
“聽人勸吃飽飯,你現在總往我這邊跑是為什麼,還不是就像趁機調出內鬼嗎?真要如你所說那麼太平,你怎麼不滿世界浪蕩去!”周煄氣急,說了半天還是冥頑不靈。
“你好,你厲害,你怎麼不霸氣側漏直接實施,搞什麼曲線救國,到現在都六年了,還不是一事無成,比我還不如!”莫愁難道是吃素的。
上輩子因為理念不同走了不同了路,這輩子也曾因為這個分開,現在好不容易重逢依舊誰也不能說服誰,常常爭吵,這對兄弟,也是夠了。
兩兄弟在殿內自己吵得熱鬧,吵過之後氣得要死,不過三天又和好如初,但外面聽著的人可沒這麼好的心理素質。
聽著大殿內不時傳出的聲音,憤怒的嘶吼,大臣們舉得自己今天是不是出門忘看黃曆了。
東偏殿彙集著許多等候接見的大臣,西偏殿被周煄改為內閣辦公場所。周煄登基之後,還在後殿增加了洗漱、小憩和用餐的地方,算是給大臣們改善生活環境,尤其是那些閣臣,夠資格在周煄面前自稱一聲“老臣”的可真是七老八十、發禿齒搖。人人都羨慕位極人臣,可誰知道內閣原先是個什麼環境?一下雨地上經常有積水不說,桌子下還要墊磚頭,不是親眼所見都不能相信這麼破敗的地方居然是國家的政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