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可不知道我心中的想法,只靦腆地微笑。段必勝嘆口氣,道:“既然你不在意,那就一切好說了。”

幾人又說笑了一陣,直到護士來換藥,段必勝這才後知後覺,起身道:“這個時間點了,也該回去了!”

丁惠才恍然大悟,臉上露出茫然若失的神情。要是說,丁惠傻傻的模樣掩蓋她真實的想法,那吳曼琳舉措不安的神色就更加明顯了。

我滿心疑惑,掃了她們兩眼,問道:“還有什麼事嗎?”

吳曼琳猶豫了下,忽然跳到我面前。

她這大膽舉動著實嚇了旁人一大跳,顯然他們都沒料到吳曼琳有話要說,一個個齊愣愣朝吳曼琳望去。

吳曼琳直視我,問道:“如果你說……我想提高演技,該怎麼辦?”

我眼皮都不眨一下:“找個好導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然後學身段、練眼神。”我拿起手機,把之前李為迎摁滅的螢幕畫面重新開啟讓她看,好在影片還沒被關,“你看看你的演技,在對比下一線的演員……向當紅小花學習,你的演技只會越來越差,那些沉澱下來的,不說是不是好的,但必然是有用的。”

我把畫面指給她看,身段和麵部控制,這是現在演員最差的一個環節。臺詞就別提了,都交給配音演員了,咱也不分析。

“你現在學的是什麼?”我吐槽道,“你不是科班出身,學的表演課程也很有限,即使大學的表演課也有些侷限。”現在專業表演系要開展表演課和形體,不過形體多半是跳舞,令演員的身材更好看;表演課又太考察靈機一動的轉變能力,看似活脫,但實際死板。身段絕不是身材和單純的表演那麼簡單,走路姿勢、四肢擺動,都有講究。可當代影視劇中大多數不太注重了,這是一種遺憾。

我在內心吐槽,減負減負,特麼把知識點減了!把亂七八糟的活動和形式報告加了!

吳曼琳懵懵懂懂,不知所想。

“就像你這一段吧。”我指著畫面給她看,“說這句臺詞時,你可以眼光先向右下,再左下,再定定地望著一個方向,表明猶豫思索後的痛下決心,不是發瘋般死盯一個物體。”吳曼琳仍有不懂,我繼而解釋道:“這也是跟鏡頭相關,你的右臉入鏡,之後拉了個人物中近景。你沒有學過身段,所以看上去太過普通,乍一看上去,像路人一般,沒有戲劇感,不利於電視劇的故事演繹。戲劇的身法講究‘兩軸三面’,先是腰帶動頭、胸、小腹,再由頸部帶動頭部,手腳並用,像個輪子般展現出風采,最後眼神向著戲劇要求的方向徐徐延伸。”

我見吳曼琳還似不懂,只能嘆道:“你還是找個老師教你吧。”

“做演員一定要學傳統戲劇的表演方式嗎?”吳曼琳猶豫道。

“這是基礎。”我說。

“……”

“所有的發明創造,都是在基礎之上延伸的。”我忖度著說,“照搬照抄,已經不符合這個時代了。可在不知道怎麼發展時,不如迴歸初心……老東西有老東西存留那麼長時間的原因,從中找到優點,也能提升一大截。”

打比方說,戲劇中有兩個身法“衝”與“移”,前者是把上身的胸部向前推出,而“移”則是把身體左右地擺動。這兩個身段是因為過去站在擂臺上,為吸引觀眾的注意,特意表現出來的遠視場景。影視劇中則直接用特寫、近景和搖鏡頭代替了。

不過總用搖鏡頭和近景容易讓人觀賞疲憊。至少在電視劇和喜劇電影、武打電影中,避諱大量使用這類容易造成高深莫測、故弄玄虛印象的技巧。而如果影視劇中出現大量的長鏡頭,或者給予足夠的表現空間,這些技巧就有用了!

所以說,影視劇,是導演與演員共同組成的一個東西。不懂這套的導演,只能瞎用攝影技巧;而不懂表演技巧的演員,也只是勉勉強強應付著拍戲。如何簡便、快速、敏捷地講好一個故事,是導演首要的難題,這時候,鏡頭得要穩妥流暢,偶爾就需要包囊戲劇演出方式的手腕來增加故事的感染力了。

我說一句,吳曼琳點一下頭,看神情不像聽懂。我心中生出一種無奈的疲憊,打著吊針,體力不支,更覺軟乏,因而把結論先推給她,讓她請教這方面的老師,之後便閉目養神,索性不言。

段必勝看我累了,就招呼吳曼琳離開。

這小姑娘仍愣神站在原處,段必勝看叫不動她,伸手推了兩把,她還在費神,兀自想著心事。

“快走。”段必勝有些無奈,“你在這也耽擱人休息呢!”

吳曼琳這才恍過神來,又怔怔望了我一眼。“走啦!”丁惠飛快跑到她身邊,挽住她的胳膊,快樂地跟她說,“他說的話,你還不信?你照著學就好啦!考慮那麼多,也沒有用。多思索,多費神,容易枉費心機啊!”她一拍巴掌,道:“你只要按著別人說的做就好啦!之前他去讀書的那一年,你也沒個人商量,今天想想,明天思索,也沒有想出好結果來……你那麼堅持,非要出演那些觀眾都不看好的電視劇,也沒有證明你的堅持有好報。可見,還是不要思考太多比較好,有了一條路,往上走就是了。”

丁惠說話顛三倒四,要聽懂全部想法,要費一番心力。好在她大致的意思,乍聽下就能明白。

吳曼琳想了一會兒,終於點點頭。她又看我一眼,和其他人一起回去了。

喜歡娛樂圈幕後大神請大家收藏:()娛樂圈幕後大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