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李長寧走來正廳,聽見李裹兒的哭鬧聲。

李裹兒側頭見長姐來了,忙撲向李長寧的懷著:“姐,聖上剛下了旨意,要我嫁給武崇訓,武瑤兒若是欺負我怎麼辦?”

“你是武瑤兒的嫂嫂,又是太子的愛女,她怎敢欺你?”李長寧面色鄭重道,“你嫁到武家後第一步,就是好好□□.武瑤兒。”

“調.教武瑤兒?”李裹兒傻了眼,趕緊挽住李長寧的胳膊,“姐,你要教教我,怎麼把武瑤兒治得服服帖帖啊。”

“這對你來說很簡單。”李長寧給妹妹出了注意,“你討好武三思,把武崇訓治得服帖,他們自然會幫你調.教武瑤兒的。”

李裹兒對付女人腦子不好使,可她的眼淚在男人面前卻是非常有用。李裹兒聽了長姐這一席話後,茅塞頓開,點了點頭:“好,我聽姐姐的。”

接著韋氏就是親自操持有關李仙蕙與李裹兒的出嫁事宜,尤其是李裹兒出嫁的這天,李顯與韋氏抱著心愛的女兒哭作一團。

“父親,母親,裹兒不想嫁……”李裹兒想著自己要嫁給武崇訓那個草包就感到滿肚子的委屈。

“裹兒,到了武家可就別再這麼任性了,這話被他們聽了去,會耿耿於懷的。”韋氏一面擦著李裹兒臉上晶瑩的淚水一面叮囑道。

李裹兒撅著小嘴哭個不停,武三思看上去位高權重,可又怎樣呢?單單武崇訓這迎親儀仗就不如長姐的,不,連前些日李仙蕙的都不如!

怎麼到頭來,挑來挑去的,就稀裡糊塗要嫁給武崇訓了!李裹兒心裡是千百個不願意。

送親這天,李長寧與楊慎交也在場。

李裹兒當天又使起小性子,嚷嚷著不肯出門出嫁,眼看這吉時就要到了,可耽誤不得。李顯與韋氏好說歹說,李裹兒就是不依,還哭花了臉。

李長寧走進裹兒的閨房,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訓斥:“你這個時候折騰,不但丟太子府的臉,也不想要項上人頭了是不是?!這婚事是武皇定下來的,不嫁就是抗旨不尊,你要抗婚就是死罪,到時候沒人幫得了你!”

“姐……”李裹兒被嚇唬住了,無助看著李長寧,“可裹兒不喜歡武崇訓啊。”

“這也怪不得別人。當初是你非要去參加梁王府的酒宴,也是你非要出風頭與武崇訓眉來眼去,如今長安百姓皆知你安樂郡主美貌無雙,你也該滿足了虛名。”李長寧加重了語氣,“婚事已成定局,鬧也沒用。嫁給武崇訓後,你要好好爭取夫君的疼愛,這樣日子才過得舒心。”

韋氏點了點頭,心疼女兒卻是有心無力,武皇早就決意兩家接姻親之好:“是啊,裹兒,誰也無法改變的結果,你只能去成親!”

“哭和鬧是最沒用的,這招只能博得男人的憐憫。”李長寧拿著手絹抹去李裹兒的眼淚,“來人,快幫新娘子補妝。吉時快到了!”

李裹兒就這麼被送上了大紅花轎裡,李顯和韋氏皆是擔心不已,怕裹兒離開了家會吃虧。

“放心吧,武三思會好好照顧裹兒的,那武崇訓看上去也很喜歡裹兒,只要裹兒稍有些頭腦,就能讓武崇訓對她千依百順。”李長寧安慰父母道,而剩下的那個武瑤兒也就無足輕重了。況且武瑤兒遲早也是要嫁出去的,在武家呆不了多久。

一報還一報,眼看武瑤兒也失了聖上的疼愛,花容月貌有損,只要她不再作妖,李長寧不打算再跟武瑤兒糾纏下去。

擊退突厥兵馬戰事緩和後,狄仁傑從戰場上回來了。長安城一片歡呼,這日李長寧帶著丁香也走出府外去聽那歡呼聲,滿臉歡喜的笑容,蘇彥伯跟著狄仁傑回來了。

慶功宴上武皇宣佈重賞狄仁傑。而狄仁傑堅持聲稱,這是陛下的威儀,將帥的猛戰,固辭不拜賞賜。

武皇是真正由心佩服狄仁傑品德的,嘆道:“都說國公,桃李天下,悉在公門!朕有國公,人生幸事。”

狄仁傑一帶賢相,心憂天下,舉薦賢德,為武皇舉薦了許多有真才實幹的官員,這些官員皆受重用,成為治國天下的話的人,深得百姓愛戴。

“薦賢為國為陛下,陛下聖明聽我之言。”狄仁傑屈身而拜。

狄仁傑的上諫,武皇無言不從,稱“國老教朕為善”,他的聲望是朝野任何人皆望塵莫及的,張易之、張昌宗也對他敬畏三分。

然而令天下痛心的是,上了年紀的狄仁傑回來不久後,操勞成病,就抱病去世了。

狄仁傑的去世,舉國哀嚎,武皇望著百官朝堂,啞然痛苦。

蘇彥伯身著孝服,為他此生最敬重的老師守靈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