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一意孤行(第2/2頁)
章節報錯
“哦,對了,近來你在宮中有沒有聽到什麼風聲?”楊太后微微調整坐姿,向後斜靠。
“聽了一些,雜亂難入耳。”謝道清禮貌回應。
“都聽了些什麼?”
“多是說崔相與全五哥的。”
謝道清也是個慧心人,沒有稱呼全帥,也沒有說什麼指揮使,而是跟著趙官家的稱呼尊全績為五哥,無形之中將全績列為了自家人。
“全五,哀家也見過,心思縝密,是個讓人琢磨不透的人物。”楊太后很明顯受了風向的影響,眾口如川,哪怕一次不信,有人說上千百次,難免也有捕風捉影。
“全家五哥近來闢台州,平定晏彪之亂,人本不在京城,故而有些居心叵測之輩潑些髒水,趙官家對此並沒放在心上。”謝道清與趙昀同床三載,從趙昀口中聽到最多的名字就是全績,但凡說起全績,趙昀全是褒揚之詞,謝道清也難免受影響,對全績甚是信任。
“哀家並沒有說全績的錯處,他對大宋來說的確是挽狂瀾之人,哀家也慶幸大宋出了這樣一個墨衣花帥,不過有些話說的也是實情,曹友聞、彭義斌、杜杲、杜範、吳潛等流都是全五一手提拔,而趙葵、史嵩之又與他同列沂王幕僚,從龍舊臣,私交之好情同兄弟,至於孟珙本是獨擋一面的帥才,如今奏文答子遇言便是全帥之見如何如何,再加上全五新立的東南之功,哪怕他自己沒有這個意願,但事實就擺在面前,大宋百營,內外千將皆以全績馬首是瞻,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那母后說說什麼是好兆頭,三軍諸將形同散沙,軍旅也施行強幹弱枝,把大宋最能打的兵馬都調回臨安城嗎?”
人未到話先到,左右內侍跪了一地,一清瘦高挑的身影走入大殿,身著紫袍,頭戴玉簪,正是意氣風發的大宋官家趙大郎。
趙昀其實已經在門外站了許久,對於二人的交談也聽得一清二楚,此刻現身是著實聽不下去了,生怕楊太后受了奸人挑撥。
“兒臣拜見母后。”趙昀站定身形,一改方才的霸氣言語,笑盈盈的向楊太后拱手施禮,此番收放自如,已得帝王心術。
“官家怎來的這麼晚?快快落座,哀家讓人上菜。”楊太后笑意回應。
“如此正好,朕從上午到現在滴米未進,腹中餓的緊,還是太后知道心疼朕,不像這滿朝文武,天天給朕找麻煩。”
趙昀大步走到謝道清身側,背對其身展開臂膀,謝道清會意搖頭一笑,為趙昀脫去外衣。
“官家以國事為重,哀家甚慰,不過還是要保重龍體。”
“你又與母后抱怨了?”趙昀白了一眼謝道清。
“沒,只是說些家常,我哪敢說官家的不是啊。”謝道清順手將衣袍交給內侍,安頓趙昀坐下。
“母后,朕現在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加之大宋江山內憂外患,操勞些也是應該的。”趙昀飲了一口茶水說道。
“官家似乎不太喜歡有人評說全五。”
“不是不喜,那些筆頭文章,背後耳舌不聽也罷,若是這些搬弄是非的人能夠立下與五哥比肩的功績,朕重用他也無妨,只可惜這些人嘛,唉!算了不多說了,任由他們添添錦繡文章吧。”
趙昀說話間起身,走上高臺扶楊太后落座飯桌。
“這麼說來蒙古此次動兵,官家已經有了人選?”
“還說甚人選,任命五哥為西涼節度使,關外都統制,川蜀兵馬指揮使的聖旨已經在路上了,不出意外的話,月底五哥就應該從福州動身了。”趙官家根本沒想過考慮第二人選,甚至一旦打起來荊襄處置使的名頭都要暫代在全績身上,正如趙官家所言,一切都是空談,能打勝仗才是關鍵。
“官家如此安排,哀家也不必多說了,不過此戰之後官家應該把全五召回京城了,三十而立,布衣宰相,不正是官家對全五的期許嗎?”楊太后還是想用高官厚祿來弱化全績手中的兵權。
“母后其實不必有此憂慮,母后真應該去看看五哥近半年來上的答子。”趙昀真的是餓了,手中筷子接連夾菜。
“哦,他是怎麼說的?”
“辭帥入州府,為一知州事,造福一方百姓。”
“全五這人向來知進退,不過官家不能寒了臣工的心。”
“他想做,朕還不願意呢。”……
喜歡扶宋從皇帝住我家開始請大家收藏:()扶宋從皇帝住我家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