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一意孤行(第1/2頁)
章節報錯
話回紹定三年春,蒙古興兵之事剛剛傳入臨安城。
樞密院大堂,左相崔與之、右相陳貴誼、刑部尚書喬行簡、吏部尚書鄭清之、兵部尚書魏了翁五人齊聚此地。
“崔相,蒙人此次攻偽夏可謂精兵齊出,皇帝領軍,拖雷輔戰,西夏危矣,我等如何是好?”
陳貴誼自任右相以來整頓史治,將在朝的寄俸官外派地方安置,又上書削其薪俸,使皇帝謹慎任命奉祠官,而現在他又在制定對奉祠官的篩選法令,一旦此法令經過趙官家的點頭,那麼凡有行酷,貪汙,弄權,枉法等差遣經歷的職官都不能請求奉祠。
這無疑是一項大吏法,期間不知要得罪多少文臣武將,但陳貴誼還是毅然決然的在做此事,而且現在是緊要關頭,打壓朝內聲勢一旦轉移到外戰身上,陳貴誼害怕此令會無疾而終。
“正甫不必憂心,即便西邊與蒙古開戰,朝內該推行的法令還是要強制措施,老夫只要不閉眼, 這萬萬千的乞奉官就要給老夫打起十二分精神, 不僅現在不讓貪官枉法者奉祠,而且要追究舊人過失, 一旦坐實,老夫要把他們這些年吃進去的全部打吐出來,本朝恩濃,不殺文士, 但沒說不讓刺配三千里, 台州地廣,種糧食的人缺的緊。”
凡政策實行需上行下效,自導倒史案之後高官層的風氣逐漸清流化,加之皇帝勤勉, 臨安府數十年的奢靡之風也在一點一點的改變。
且趙官家任用崔與之為輔朝第一人有利有弊, 崔與之出身嶺南,在朝中根基淺,加之老帥正直, 很少有攀附門路,但正因為如此崔與之才能放開手腳幫清流們施展他們的政令,用崔與之的話來說一時的罵名算個甚,當初全績還揹著弒殺君王的名頭呢。
“西涼戰事一起,朝中自不能袖手旁觀,不過篩選令引出了不少文筆精湛的傢伙,他們現在的著墨點是整個朝廷高官,百姓不明真相, 皆是議論紛紛。”
魏了翁被高稼的影響一直是主戰派, 對蒙古,亦對金人, 明明揹著大文豪的身份, 卻是個脾氣火爆的老頭。
“戰亦可,但金人不能不防, 最好讓金蒙形成耗戰之勢, 期間也可讓曹友聞加強三觀五州防禦。”
喬行簡一開始貫徹的思想就是主和, 以前的朝廷需要休養生息, 現在的朝廷更需要發展,一打起來, 全國吃緊,這幾年初見的成效也就白費了。
“金人不是傻子, 只怕他們也抱著同樣的想法,左右一推諉,反倒便宜了蒙古人,西夏一滅,西涼局勢就更難防守了。”鄭清之是史案舊臣,也是現存史黨中官位最高的一人,與京西湖北安撫司參議官史嵩之,臨安知府余天賜成三足鼎立。而現史黨的核心人物史嵩之已在參議官位置上呆了三年,且以他的資歷完全可以出任處置使或者襄陽知府, 故而鄭清之在朝一直是謹言慎行,生怕出了差錯, 畢竟這事全績在官家面前的人情,而官家超然世外不受束縛,說變臉就變臉了。
“何人嚼的舌根?說來聽聽。”崔與之目色不善的問道。
“臺、殿、察三院的名筆們, 還有不少內侍省的大夫,說誰的都有,最多的當然是我們全帥了。”陳貴誼一副調侃的語氣。
“好嘛, 諫官就是這麼給皇帝納忠言的嗎?還有這些宦官又是收了何人的好處,竟敢如此明目張膽!他們都說了什麼?”
“說冶功殺了濟王,把控軍政,川陝曹友聞、山東彭義斌、荊襄孟珙、兩淮趙葵、京都杜杲都是他的黨羽,如今又添了福建陳韡,台州徐清叟,大宋天下八成兵馬都在他手中,隻手遮天,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鄭清之比起那些文章上的語言說的還十分含蓄。
崔與之聞言長舒了一口氣,面帶羨慕的說道:“是啊, 何止八成,大宋軍旅何人不識墨衣花帥名頭,他才二十有七啊,由史入官,由官入將,不過十年, 驀然回首,老夫都該仰望他的功績了。大宋幸哉,官家幸哉啊。”
“我若是冶功,絕對比他現在更囂張,更跋扈。”
“哈哈哈!”
樞密院中響起了眾人的笑聲,許久不止。
同日,慈明殿。
楊太后自還政趙官家後便常在此殿居住,不過楊太后雖然撤了垂簾,但趙官家對其十分恭敬,凡遇家國大事都會來詢問楊太后的意見,此次也不例外。
晌午時分,趙官家派人來知會楊太后,說是午後要來請安,楊太后得知,立即命人備下午膳,又派內侍請來了皇后謝道清。
時見正殿。
“兒臣拜見母后。”二十歲的謝道清加持鳳冠已三年有餘,如今行為舉止典雅貴氣,母儀之風初顯。
“聖人來了,快,給聖人賜座。”謝皇后是楊太后欽定的後宮正主,自然對其十分喜愛。
“母后,今日召兒臣,是有事情吩咐?”謝道清小心翼翼的問道,她與趙官家保持著相敬如賓的態度,她自己也明白自己的靠山是誰,故而一直對楊太后唯命是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無事無事,今日官家要來宮中問安,咱娘三聚一聚。”楊太后笑起來慈眉善目,但眼中還是藏著幾分憂慮:“聖人與官家已作天合三載,是時候為大宋沿脈續昌,聖人可將此事放在心上?”
謝道清聞言臉色微紅,吱唔間有些扭捏:“母后也知官家性格,他呀,整日忙碌國事,閱卷三更,五更又起,旁人誰也勸不住。”
“這怎麼行?官家乃天下共主,不上心身體,久累成疾啊,待會兒哀家要好好說一說他。”楊太后對趙官家如今的態度十分欣慰,暗歎自己給大宋找了一個好皇帝,也算對得起先帝了。
“有勞母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