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聽了應下,待下次進宮時將這話告知高力士。後來玄宗聽高力士傳了話,還贊這兒媳甚是謙遜,賜了一套首飾給玉茗作為嘉獎,又命高力士記得賞賜皇孫一事。

兩個月後,玉茗産下一子,取名偡,玄宗冊封其為廣陽郡王。高力士來下旨時,又提起賞賜之事,玉茗跟李瑁一合計,便求了那隻紫玉笛討個彩頭。

要說這紫玉笛可是一件稀罕物,原本是李瑁養父寧王所有。當年他家中有歌伎無數,常常大宴賓客,其中有一位叫寵姐,不僅相貌生的極為豔麗,歌聲更可稱得上繞梁三日不絕於耳。

寧王對這寵姐極為珍愛,輕易不給人看,連那李太白想要求見一面都要隔了一道七寶花賬,不得見真容。他還專門找匠人用一塊罕見的紫玉雕成笛子,待興致高時親自吹笛為其伴奏。

這支紫玉笛在寧王過世後便留在寧王府,前幾年元王妃過世,玄宗便命人將這笛子取來收在自己寢宮,常常取出來睹物思人,想念那讓位與他的兄長。

因壽王乃是寧王養子,因而求這紫玉笛也算是為了懷念養父,所以高力士一回宮中向玄宗稟告此事,他便答應下來,命人去取那支紫玉笛。

可沒想到,內侍回來稟告,那笛子竟然不在原處。玄宗大怒,以為是哪個膽大包天的奴才偷了去,命高力士徹查此事,沒想到最後卻得知,這紫玉笛被楊貴妃偶然看到,她極為稀罕此物,未跟玄宗講便取了去,這才引出一場亂子。

本來對於受寵正盛的楊貴妃來說,這本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她在宮中看上什麼玄宗都會送來,何況只是一支玉笛呢?只是,誰也沒想到,就是這樣一件小事,玄宗竟必然大怒,斥責她不守宮規,恃寵而驕,又一次將她趕出宮去。

原本只是求了封賞,李瑁哪裡知道會引發這麼大的後果。他得知此事後,眉頭緊緊皺起,心中不安。玉茗見了,問道:“十八郎為何愁眉不展?”

他淡淡說:“我只覺得貴妃出宮會給我們帶來一場禍事。”

玉茗聽了,便猜到他想的什麼,卻又有些不解:“照理說這本不是什麼大事,為何聖人竟發的如此大脾氣,竟然將貴妃趕出宮,難道其中還有別的內情?”

李瑁拉著她到自己身邊坐了,娓娓道來:“我也只是猜測。前些日子,聽聞信成公主因為得罪了楊家,竟然被內侍省追回聖人賞賜的物品,她也受此辱一病不起。宮內也傳言,楊家姐妹在宮中肆無忌憚,甚至連聖人的親妹妹都要看她們臉色才敢入座。就算聖人寵愛楊家,這些事他卻不可能不知的。”

“你是說聖人此次是要打壓楊家的威風?”

他點點頭:“怕是如此。否則貴妃受寵十餘年,怎會為了一支玉笛便失了寵?聖人怕是要告訴她,也是告訴楊家,他們的權勢和地位,皆是他所賜,一旦忤逆聖意,便什麼都沒了。”

玉茗聽了暗暗心驚,以前知道聖人喜怒無常,所謂伴君如伴虎,最近這些事,更讓她明白,侍君乃是一件風險之事,稍不留意便萬劫不複。她想了想,卻又問道:“你方才說會禍及我們又是何意?”

李瑁眉頭一蹙,淡淡說:“這件事無非兩個結果:若是貴妃從此失了寵,楊家雖會敗落,卻仍能維持一年半載,這件事終因我們而起,恐怕會被人怨恨,況且聖人失了寵愛之人,難免不會責怪我們惹出事端。”

“至於另一個,若是聖人念及舊情,將貴妃如上次一般接回宮中,楊家便更會以為我們故意引出此事,從而懷恨在心,這兩個結果,與你我來說,都不是什麼好事。”

玉茗聽他一說,這才明白此事的麻煩,不由也擔心起來。她看著一旁熟睡的兒子,只擔心他剛剛出生在這世上便要遭遇什麼不幸,那該如何是好。

李瑁見了將她擁入懷中,安慰道:“不必擔心,大不了便不做王爺,卸下這些虛職,離開長安城。”

他的話,卻絲毫不能減輕玉茗的擔憂,經過了這麼多是是非非,她已明白,若是尋常人家還能躲遠了避開禍事,而身在皇家,在這囚籠一般的十六王宅,想要躲又能去哪裡呢?

張良娣得了這個訊息,卻是大喜過望,等了這麼久,她終於尋到報複壽王府的機會。若說這女子唯一的特長,便是使些陰謀詭計害人,再加上她身在太子府,算是名義上的太子妃,有些事做起來便更方便。

沒幾天,在宮外楊府的楊玉環便聽到下人來報,說太子良娣前來拜訪。她自從出了宮便有些魂不守舍,總覺得這一次跟上次不同。入宮十年,她已經三十二歲,就算保養得再好,卻也比不上那些桃李年華的妙齡女子。

她不懂朝中之事,哪裡揣度得出聖人心思,只覺得他是厭棄了自己,要另覓新歡。這一次出宮,怕是真的回不去了。她整日胡思亂想著,雖有姐姐們陪伴,卻更覺得煩躁不堪,如今聽聞張良娣來了,便想著見見也好,說不定透過她能打聽到些聖人心思。

待張良娣進了府,她叫人端上茶來,又讓三位姐姐一起來作陪。可惜,並沒從張良娣口中聽到絲毫想知道的聖人心思,反倒說起了這次聖人發怒的原因。

張良娣故意說:“這次貴妃娘娘也是受了委屈,不過是一支玉笛,聖人未免看的太重了,難不成還有咱們娘娘千金玉體重要嘛?”

一旁虢國夫人也忿忿不平:“可不是,只不過是寧王的遺物,卻好像拿了玉璽一般。”

韓國夫人奇道:“說來也怪,那支玉笛放在寢宮多年,聽聞聖人許久沒有碰過,為何便突然想起來,要是早知道會引出這麼大亂子,當初就該求了來,省了這是非。”

張良娣笑道:“可不是,咱們貴妃娘娘想要什麼聖人會不捨得給呢。只不過,我聽說之所以聖人想起這玉笛,乃是因了一個人。”她故意沒說下句,倒吊起來那三人的胃口,催著她快說,連楊玉環都瞧著她,只等她說下去。

張良娣見此,心中得意,接著說:“聽聞壽王妃上個月得了一位小郡王,聖人要賞賜,她便求了那紫玉笛。”

“又是她?”韓國夫人將手中團扇往案上重重一丟,冷笑道:“這壽王妃三番五次惹出是非來,妹妹你卻還護著她,真真是好心沒好報,這次,姐姐一定要給你出氣。”

楊玉環聽了,出乎意料的沒有說什麼,想比這個,她更在乎自己什麼時候能回宮去。可就是因為她的置之不理,險些給壽王府帶來一場災難。

作者有話要說: 記得曾有位小天使說要看李太白,好吧,就讓他小小的出現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