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彈鋏西來路(1)(第1/2頁)
章節報錯
廣陵軍大勝以後,張雋傳令犒賞三軍,晚宴就辦在軍中。
晚宴的食材需要提前準備,張永從最近的農戶那裡採買了大量牛羊,差農戶們送來軍中。這些牛羊會被運到水牢後面的一個屠宰場進行處理。
晚秋的夜蕭瑟生寒,負責運送牛車的農戶都不願接這個苦差事,不過來了以後還是客客氣氣討好這些軍爺們,每次他們來時會經過水牢,那幾個獄卒總是坐在一張六角木桌前玩骰子戲,見了他們,隨意的瞥一眼,繼續吆喝抱怨。
這晚也是,水牢門口拴著幾條狼犬,都懶懶散散趴在地上。
拉著牛車的農戶進來時,幾個獄卒照常上來檢查了一下,農戶是老面孔,今日身邊卻新帶了一個青年,個兒雖高,低著頭唯唯諾諾的,幫著搬運他們要的貨時手腳還麻利。
很快農戶和青年被放進去了,沒人再注意他們,除了水牢門口那幾條狼犬。它們站了起來,牢牢盯著那個高個兒青年。
青年也盯著它們,低著頭,眼神是沉穩的。
農戶催了一聲,說自己肚子不舒服要去茅房,讓青年先拉著牛車進去,交代他把那些牛關進棚子裡處理掉,青年應了。
他拉著牛車一路到了草棚子前,把牛趕進去,剩了一頭在上面,又從牛車底下摸出一柄劍來,正是吻頸。吻頸劍出,寒光一閃,那頭牛悶聲倒下。
謝無秋割下牛的半條腿,然後從懷裡摸出個草料包,往牛棚裡撒。牲畜們立即圍上來搶食。他沒再管它們,拉著牛車,將車停在了水牢後門。
外面,幾個獄卒正賭完一局,輸得那個著急上火,說要換個玩法,幾人正在起鬨,突然聽見後邊牲畜嘶嚎的動靜,他們生氣的喊農戶的名字,沒人應。有個人說要進去看一下,不等他走進去,那群牛一批一批地跑了出來,橫沖亂撞,獄卒們脫口大罵。
謝無秋這時已經將酒潑灑在了水牢周圍,拿出火摺子一點,扔過去,火勢立即瘋狂捲了起來。原本在水牢裡面看守的獄卒也被這動靜驚醒了,紛紛出來救火。
謝無秋趁機悄無聲息摸了進去。
晏衡被關在最裡面的牢房,門口的鎖對謝無秋來說不是問題,他用鐵絲戳戳搗搗,很快就破開了鎖,而晏衡身上的鎖鏈竟然是死鎖,謝無秋無奈之下只能用吻頸砍斷鏈條,這樣做難免要震傷晏衡,但此時的晏衡被吊在這裡毫無反應,像是已經昏過去很久了。
謝無秋砍斷鎖連結住了晏衡,一回身,見裡面果然還有狼犬,只有兩只,聚精會神盯著謝無秋,他將那隻牛腿用力甩了出去,狼犬追著肉跑了去,他借機揹著晏衡發足往外狂奔。
烈火已經封了正門,他從水牢後面溜出去,駕起牛車揚長而去。
晏衡醒來時,謝無秋還在駕車趕路。他一刻也不敢停,沒出張雋的地界,隨時都可能有追兵追來。
路途顛簸,晏衡翻了個身,吐出一口瘀血來。謝無秋聽見動靜嚇了一跳,忙把馬車停在一旁,過來拍打著晏衡的臉喚他名字。
謝無秋知道晏衡的“病”要發作了,他必須要吸取新的氣血。謝無秋看了看天色,將馬車又往道路旁的草叢深處拉了一些,然後背起晏衡往另一個方向走了幾裡路,才把他放下,然後,他主動咬破了自己的指尖,扣住晏衡的手。
晏衡是醒著的,他看到了謝無秋的動作,也知道謝無秋的用意,他沒有太多時間猶豫,顫顫巍巍握住了謝無秋的手,施展出了金縷曲。
晏衡處在如此虛弱的狀況下,其實很容易駕馭不住金縷曲而失控,就像當初失手殺了晏守魏一樣。可謝無秋似乎毫無懼意,任他瘋狂從自己身上索取。
有一剎那晏衡真的覺得自己不想停下來,想就這樣吸下去,但他看見了謝無秋的眼神,那雙帶著信任的眼睛。
他總算停下來了。
金縷曲斷了以後,謝無秋才從被強行控住的狀態下得以活動,他方才試圖沖開金縷曲的束縛,果真沒有辦法。他雖然會心法,但還從來沒有用過金縷曲,第一次被晏衡用金縷曲時就很意外,這功法竟真的如此霸道,祭子一旦陷陣,就沒有迴旋和反抗的餘地。
謝無秋伸出手撫了撫晏衡臉側的咒印,晏衡的面板是冰涼的,但那咒印似乎帶著火氣,滾燙的,灼人的。
然而他沒有收回手,順著他符咒一路摸到了晏衡脖頸、左肩、手臂,他似乎能感覺到符咒裡面蘊含著一股奇怪的跳動的力量,並不是來自晏衡面板底下,血脈之中的,而是咒印本身。
他來不及想太多,晏衡已經又昏睡過去了。他背起晏衡回到牛車上繼續趕路。
中途晏衡短暫的醒來過一次,問他到哪兒了,然後對他說別走水路,進山繞遠一點,從汝南迴許都。
後來他又斷斷續續“醒過”,說是醒又好像還夢著,嘴上一直說胡話,都是些等他清醒後可能會把謝無秋殺人滅口的話。
第十天,他們找了一家農戶借住,謝無秋幫晏衡準備了藥浴,藥材都是在建業買的,闖水牢前就準備好的。這一次過後晏衡終於漸漸開始恢複。
他們不敢多加逗留,休息了兩天繼續趕路,路上晏衡偽造出了流觴的那兩枚飛花令,沾了印泥拓下章子,傳信回微雨樓和涼雨樓,命他們集結待命,以備背上,同時詢問流觴和銅雀的下落。
第十五天,就在他們離許都還有幾百裡的時候,謝無秋帶回了官道上打聽到的驚聞,說許都內亂終於有了結果,十幾個東魏舊臣一夜起兵,推翻翟景的殘餘勢力,天子劉易自登基來的十二年,終於正式掌控皇權,坐上龍椅。
劉易這個舉動震驚天下,誰都以為宮中的小皇帝氣數已盡,怎料他韜光養晦,一鳴驚人。
接下來劉易頒布的旨意,還都雒城。
晏衡和謝無秋所到之處,百姓處處高呼天祚東魏。
“天祚東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