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怪的巴國(第1/2頁)
章節報錯
如今周國已經是帝國了,而且是最大最強的帝國,周寒不用再如以前一樣,事事恭維,隨著官制的完善,他將政務盡皆丟給了手下,事政由宰相府負責,軍政由太尉府負責。
而軍隊的調動和指揮也由卓遠來負責。
雖然要與楚國發生戰爭,但如今,除非是楚國突然爆發,將周國在北面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丟城失地,否則周寒並不用花費太多的心思,他手下的將官們,都是在多次戰爭中培養出來的,在一定的範圍內,都能獨立行動,而不需要他每一步都去指揮。
在周寒下完命令後,太尉卓遠就離開了。
但諸葛司並沒有一同離開。
“還有什麼事嗎?”周寒納悶,該說的他都說了,如今事情很多,作為丞相的諸葛司應該急著回去才是,如果不是什麼很重要的事情,回去後,可以以書面告訴自己的。
諸葛司緩緩說道:“陛下,不知御史大夫之職,您有何安排?”他說話的時候,並沒有看著周寒,微微低頭,身體前傾,姿態很低。
“哦?你有何推薦?”周寒眯起眼睛,微笑著問道。
“臣不敢妄言。”諸葛司急忙抬頭回答,讓周寒能看到他的臉,御史大夫之職是三公之一,與他的丞相之職,卓遠的太尉之職並列,但這麼多年以來,皇帝都沒有任命,此時自然不敢向周寒自薦,否則就有拉幫結黨的嫌疑,雖然皇帝的脾氣這些年裡看上去更好了,但身為丞相的諸葛司深知,那是皇帝的心思更深了,就此時這一句反問,明面上是讓自己推薦,但實際是在斥責自己:“臣數日前偶然聽內務侍官言談,您對御史大夫之職人選有了想法,臣對您任命何人為此職不敢去猜測,但臣以為此時正是御史大夫該出場的時候了。”
諸葛司的話剛完,還不等周寒開口,易忠就跪了下來,向周寒磕頭請罪:“陛下,臣有罪。”身為皇宮的內務侍官,為皇帝服務,是不能透露出一絲皇宮的事情出去的,再小都不能,而現在諸葛司卻說他聽到了內務侍官的話,這就是易忠這內侍總管失職的罪了。
周寒用眼角撇了一下易忠,卻並沒有讓易忠起身,這幾年裡,隨著周國的官制不斷完善,他這個內務總管的官職,也比起塗悅時要高了許多,手下管的人也多了許多,這兩年周寒已經發現易忠有些飄飄然了,正好趁著這時候敲打一下:“找出那洩密的內務侍官。”他並沒有說如何處置那洩密的內務侍官,他知道易忠會知道該怎麼做的。
易忠將額頭抵在地上,沉悶的答道:“是,陛下。”他知道以皇帝的性子,此時他說多少好話,做多少承諾都沒有用,只有拿住那洩密的內務侍官,並給皇帝一個結果。
周寒不再理會易忠,而是看向諸葛司問道:“此話何講?”他對諸葛司口中的該出場的時候有些好奇。
對於易忠的跪下,周寒對易忠說的話,諸葛司好似沒有聽到看到一樣,面對周寒的問話說道:“如今我周國日益擴大,而人也越來越多,違法之事也越來越多,正需要御史大夫來指正。”
周國因為短時間內擴大改革,而周寒又是唯才是用,這麼多人,他不可能一一都用技能看過,因此其中有不少或在私德上有異的人,或在小事上有違法,如貪汙、任人唯親一類的事情,這並非只有政官方面,武官也是如此,雖因為周寒在周國的威勢,這些都是不大不小的事情,但光靠丞相之職手下的丞相司直來檢舉,已經漸漸沒有什麼效果了,而如果不在現在加以懲處,越發嚴重後,不止是會讓周國的發展被拖累,甚至可能如千里長提毀於蟻穴一樣,讓周國遭受嚴重的損害。
周寒點點頭,諸葛司的想法很符合他的心思,也正符合御史大夫一職的特性:“朕想讓審佳來擔當這御史大夫,你以為如何?”審佳現在是光祿卿,主管著光祿勳署,而審佳這幾年裡,為人嚴謹,且高傲,平日裡因為這脾氣,得罪了不少人,這樣一來,任御史大夫正合適,不會偏幫。
諸葛司對於周寒的問,面無表情的說道:“陛下任命,自有陛下緣由。”他並沒有說審佳任御史大夫好與不好,因為以他對皇帝的瞭解,以及為官這麼些年的學習,他知道,皇帝的這句問話,還是在試探自己,如果自己但有任何偏向審佳的,那審佳就不可能被皇帝任命為御史大夫了。
周寒嘴角翹起道:“那就這樣決定了,就由審佳任命為御史大夫吧......”他說到這,皺眉了一下,因為審佳任御史大夫了,那光祿卿的職位就空置了下來,而光祿勳署作為為周寒培養官員人才的署衙,權職重大,不可以隨意任命的,因此他看向了諸葛司,想看看他有沒有什麼推薦。
但諸葛司仍然一臉正經,毫無表情,彷彿沒有看到周寒的詢問眼神一樣。
在看到諸葛司毫無反應後,周寒眼中掠過一道莫名的光芒,嘴角微不可見的翹了一下道:“那就讓房意來擔當光祿勳吧。”房意是光祿丞,也就是輔佐光祿卿的官職,如此官職,周寒自然見過,這些年裡,所作所為也讓周寒滿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諸葛司對於周寒的話,只是微微向前傾身,並沒有表態。
這時,易忠不知道什麼時候爬了起來,並且已經寫好了兩份帝旨,遞到周寒面前。
看到諸葛司仍然沒有什麼反應,周寒才拿過自己的帝璽,隨意的看了下兩份帝旨,確認無誤後,在上面蓋上了帝璽,自稱帝后,大部分時候,帝旨都是由內侍總管來寫,然後由他來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