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勾欄首秀(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到這裡,聽客已經被勾起了興趣,在心中暗想回憶,會是哪盞燈亮。
後臺,瞭然一臉懵逼,“???”
惠炳:“我師伯是什麼人?眼睛不眨一下,當即便回道:佛殿上燈最明。”
惠乃:“女施主又逼問:佛燈在佛前,心燈在何處?”
惠炳:“瞭然師伯便說:老衲不用看他燈,自有靈先一點明。照天照地,天地俱明。”
臺下便響起了幾聲叫好,眾人聽得有了些精神,不知接下來如何打機鋒。
惠乃模仿著女施主咄咄逼人的口氣:“能照天地,能照萬姓否?天地俱明,眾人能明否?”
眾人屏息聽回答,卻聽惠炳鬆散地一迭聲回答:“可以可以可以。”像極了老和尚,又略帶誇張,登時響起一陣輕笑。
這也是惠炳的臨場發揮,惠乃好險沒笑場,又問道:“照見幾個人了?”
到這裡,已經了無痕跡地轉變為模仿了,前面還要加個“師伯回答”之類。
惠炳:“照見一個,半個。”
惠乃:“一個是誰,半個是誰?”
惠炳:“一個是我,半個是你。”
惠乃:“借吾師法座來,與你講法。”
惠炳一揚手:“你且去尋個漢子來!”
所有人都以為最後都是犀利的機鋒,誰知道惠炳最後說了句諢話,而且又恰到好處,再一想是和尚說出來的,頓時笑得肚皮也要破了。
就算非常好非常噎人,但哪有和尚叫信女去找漢子的噢?也太不正經了!
然而許多人笑著笑著,便覺得這又不是諢話,而是絕妙的機鋒,看似粗俗,其實並無半分褻瀆。
和尚乾的確實是正經事啊,雖讓你乍一聽笑了,但是細思來的確是含著禪理。於是這時候再笑,則是會意、讚歎的笑,並交頭接耳為不懂的人解釋。
總之到這裡起,場子可以說是徹底熱了。
雲雁回在後臺細細聽,也覺得效果不錯,至少臺下人是明白了的。方才這段是歷史上參請本子《花燈轎蓮女成佛記》中的經典節選,有一點改編。
而這個故事的核心其實是佛教中龍女給佛陀獻寶珠,變性為男人立地成佛的故事。最早佛教是有性別歧視的,認為女性不能成佛,後來大乘佛教則有了眾生平等的概念,但並非允許女性直接成佛,而是女性先變為男身再成佛。
所以禪師與女子的對話中說女子是“半個”,是指她只有女身,若想成佛,則需“尋個漢子”,表面粗俗,實際上是在指點成佛的途徑。
若是對大乘佛法有一點了解,自然也就能悟到這看似有些葷的話背後的寓意。若是不瞭解,事後知道也會有種豁然開朗的反轉感。
開場開得大好,惠乃和惠炳便接連又說了三兩個類似的故事,也盡是用瞭然做主角,雖然也都反響很好,但不像第一個內容那麼“勁爆”。
這第一個是雲雁回特意選來,叫他們一定頭一個用的。
“瞭然”的故事說到第三段,人人再一聽他們開口“話說我們師伯瞭然啊……”雖不知下面是什麼,就不知為何已忍不住笑了。
兩人說完參請的內容,觀眾意猶未盡,此時本該換一對出場說經,然而回頭一看鬼門道,雲雁回掀開簾子對他們打了個手勢。因為覺得現在氣氛正好,他們也在狀態,乾脆不要停,再說一段經,反正都是練習過的。
於是惠乃和惠炳對了一下,又說了一個佛經衍生的故事。相比起前面都是讓人或捧腹或莞爾的參請段子,這一個故事核心則是慈悲。
原本抱著繼續笑的期待的觀眾,再次意外了,然而也紛紛被故事感染,十有八九淌下來淚來,幸好結局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主角立地成佛皆大歡喜。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惠乃二人用佛偈總結之後,再次與開場時一樣,合十一禮,走入鬼門道。
勾欄之下的觀眾靜默片刻,喝彩聲震天。
喜歡大宋小吏。請大家收藏:()大宋小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