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一炮而紅(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相國寺俗講僧一戰成名,滿汴梁都在討論此事,人人都想去瓦舍中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光景。
雲雁回順勢叫俗講僧們分散在三五個汴梁內的大瓦舍中,各自講經,果然處處都是爆滿,一傳十十傳百,愈發紅火。
跟著一起又紅了一把的是瞭然,因為哪個段子裡都是他,所以人們在流傳的時候又帶上了他,更不免猜測真假,談笑一番,還有沒見過了然,專程去大相國寺看他的。
大宋是一個十分“雅俗共賞”的年代,大相國寺的講經更是將其發揮到了極致,部分參請段子有些諢,普通百姓欣賞得了,而那些有文化的人,聽了也能悟到更深的寓意,人人都能得到滿足。
委婉動人、波瀾起伏,嚴格按照現代總結出來的規律編造的佛經故事,更是獲得了廣大人民的喜愛,使得部分曾經不願意去瓦舍的人也被吸引了,與瓦舍達成了共贏。
半個月後,非但講經的瓦舍是爆滿的,瞭然在寺裡開壇說禪竟也漸漸爆滿的,只是不管他說什麼,底下的人全都看著他露出迷之笑容。
瞭然對此非常無奈,當初第一次演出,惠乃和惠炳還沒下臺,他就質問雲雁回了。
可是雲雁回振振有詞,這是為了演出效果,當時他還不信,現在看來,雲雁回說對了,這豈止是演出效果大好,連帶著對佛經、參禪感興趣的人都多了。
畢竟雲雁回的那些參請段子的確都是既有智慧趣味又有禪意的,機鋒打得極好。
某日瞭然又在寺中講禪,從前來聽的都是老信眾,現在有的是來看名人的,有的是聽了講經對此感興趣想要入門的,還有的……是來找茬的。
三五個學子站起來,自稱是太學學子,因在瓦舍中聽了參請段子,深深為了然禪師所折服,同時也對其中的鬥禪很感興趣,想要試問一下禪師。
這時候的上流階層都以懂禪為榮,瞭然爆紅,這幾個學子躍躍欲試,可以說只是個開頭,絕非偶然。
瞭然苦著臉,他是精通佛理,但是鬥禪……還真不是很在行。
“阿彌陀佛,老衲只懂參禪,不懂辯禪。”
瞭然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開什麼玩笑,現在全汴梁都在傳,瞭然禪師的鬥禪能力呢,沒聽說那些參請段子裡,瞭然禪師是怎麼把人一一辯服的嗎?
太學生都認為了然是在推託,“禪師,出家人不打誑語,您棒喝花燈女,人人皆知。”
瞭然扶額,“何來花燈女,無名無姓,不過話中人。”
太學生又指著一個方向說道:“禪師,昨日惠乃和尚才說了一段,是您為教育弟子惠衝,在其流連小甜水巷時,與一妓.女琴操參禪,使其頓悟,遁入空門的故事。這可是有名有姓有來歷的。”
另一太學生也說道:“不錯,在座很多人恐怕也都聽了。禪師在小甜水巷呵斥弟子,妓.女琴操在樓上嬉笑不平,與禪師參禪,問禪師汴河之景。禪師答落雪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琴操又問何謂景中人,禪師答曰裙拖六幅滄海文學網水,髻挽巫山一段雲。再問何人中意?答曰隨他楊學士,鱉殺鮑參軍,如此究竟如何?琴操不解,禪師便說: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琴操遂頓悟,削髮為尼。此一段叫好者眾,學生也是當場記了下來,還請禪師莫要推託了!”
瞭然立刻看向一旁的雲雁回,今日因與方丈約了做總結,雲雁回沒在瓦舍跟著。這一段瞭然是不知道的,恐怕是這段時間出的新段子,雖然聽起來極妙,但真的只是故事而已啊!
雲雁回忍笑看著他,這一段是非常著名的問答,原本主人公是蘇東坡,這個時候蘇東坡不知道是沒出生還是稚子,被當成了本子,主人公也按慣例換成了瞭然。
這麼多成熟的參請故事,只有一部分是雲雁回自己編寫的而已,而無論是他自己編寫的,還是古人前輩的結晶,都假託是私下找不同的先生寫的。因為風格各不相同,數量多精,無人懷疑是雲雁回這個小孩的手筆。
雲雁回此時高聲替瞭然回答:“郎君,技藝人講話講史,你們都聽得出是編的,和尚們說的那些,怎麼就聽不出了呢?既然常去聽,難道聽不出每個故事裡禪師的性格、說話風格都不太一樣?那只是僧人們為了讓大家更快接受,才使用了禪師的名字。禪師若真擅長鬥禪,還等得到今日才聞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