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潁川太守欲立功 度遼將軍救郡南(第1/3頁)
章節報錯
接下來果如周澈所料,鍾繇蹙眉說道:“今晨陽翟解圍後,吾等共聚府中,議論‘善後’諸事。當時不是已經議過我軍是應該出城擊賊還是應當固城自守了麼?我記得公則當時是這麼說的:‘賊兵雖敗,人眾,我軍雖勝,兵少,冒然出擊,恐將會有不測之憂’。韓公,咱們兵少,賊兵兵多。咱們在城裡,賊兵拿咱們沒辦法,一旦出了城,可就難說了啊!”
鍾繇轉問郭圖:“公則,你說是麼?”
郭圖遲疑了會說道:“當趁此潰散之賊兵尚未被波才完全聚攏之際,出城南擊之,韓公此言,固然是也,然圖昔年讀兵書,《孫子》中有言說道:‘料敵制勝,上將之道也’。韓公,在決定我軍是否出城南擊之前,吾等不妨先推測一下賊兵下一步的舉止動向?只有判斷明白了他們的動向,吾等才好決定吾等的動向啊!”
依據敵情決定己方的軍事部署。郭圖此言甚是,韓撼儘管心憂家中,對此亦無話可說。
潁川太守說道:“善哉!公則斯言。‘料敵制勝,上將之道也’。何謂‘料敵’?即推斷敵人之舉止動向是也。公則,那依你看來,賊兵下步的舉止動向將會是什麼?是再次北上圍我陽翟,還是南下轉掠郡南,抑或經陽城、輪氏西去,又或東去汝南、陳國諸郡國?”
波才在聚攏完潰兵後,要麼向北、要麼向南、要麼向東、要麼向西,只有這幾種可能性。太守全問了出來,等於沒問。
郭圖走到地圖前,低頭看了會兒,跪坐圖邊,指點地圖。
他先指著西邊的陽城、輪氏兩地,說道:“賊兵雖得陽城,然圖料波才必不敢出境西去。”
“為何?”
“陽城在我郡最西,出此地不足五十里就是我郡邊界,在我郡邊界上有轘轅關。轘轅關,乃京都之要塞關口,向有精銳屯駐,且周邊山形險阻,山路環曲,易守難攻。波才所部本為烏合之眾,又是大敗之軍,借他十個膽子,諒他也不敢出境。”
陽城往西北不到五十里是轘轅關,過了轘轅關再五十里即是京師洛陽。
洛陽乃天下之都,天子所在之地,是帝國的京都,便不說轘轅關易守難攻,只說宿衛在洛陽的虎賁郎、羽林騎、北軍五營等部隊無一不是天下精銳,波才就算吃了雄心豹子膽,憑他一支新敗的烏合之眾,也絕對不敢貿然出潁川之境、深入虎穴的。
太守說道:“不錯。虎賁、羽林、北軍五營的軍士多為來自西北六郡的良家子,能騎善射,或子承父業,世代從軍,戰力實乃天下翹楚。波才若敢越我潁川邊境,無異以卵擊石。”
郭圖接著手指南邊的陳留、陳國、汝南諸郡國,說道:“陳留、陳國兩地在長社、潁陰的南邊,要去這兩地,非經長社、潁陰不可。今據探騎回報,長社、潁陰等地安然無恙,也就是說,賊兵也不可能去陳留、陳國。”
“汝南呢?”
汝南、陳國、陳留三地都在潁川郡的西邊,與潁川接壤。
就它們在地圖上的位置而言,陳留郡在最上邊,陳國在中間,汝南在最下邊。
不經長社、潁陰,波才確實無法去陳留、陳國,但如果他去汝南的話,卻就方便得多了,由襄城縣向東南,沿汝水一路前行,不到七十里就是汝南境。
“汝南?!也不可能。”
“為何?”
周澈聽出了太守的語氣,心道:“聽他口氣,似是盼著波才去汝南啊。”也難怪,如果波才真的去了汝南,對汝南來說肯定不妙,但對職在潁川的太守他來說卻是件好事。
周澈目注堂中的地圖,心說:“只可惜……”
只可惜波才也不會去汝南。郭圖答道:“波才所部之賊兵皆是本郡人,作亂前又多是農人,非為慣戰之卒。農人故土難離。即使波才有意東去汝南,他麾下的這些賊兵恐怕也不會答應。”
太守失望地“噢”了聲。
他年老,眼神不好,親去燈架上取了一支燭火,下來堂上,走到地圖前,彎著腰秉燭觀看。
看了會兒,他說道:“賊兵不會向西,也不會向東。如此,它只能向北或向南了。公則,你看它是會再度北上犯我陽翟,還是會南下過汝水,攻打父城、昆陽、舞陽、定陵、郾縣等地?”
郡南諸縣,目前確定知曉已然失陷“賊手”的有郟縣、襄城兩地。這兩個縣都在汝水北邊。父城、昆陽、舞陽、定陵、郾縣五個縣則都在汝水南邊。
“若我是波才,定會南下。”
“何故?”
太守是因為心中有事,憂懼朝廷的責罰,故此當局者迷。堂上諸人包括韓撼、陳逸、杜佐在內都已經聽明白了郭圖的意思。郭圖耐心地解釋說道:“賊兵之所以潰散南下,正是因為周度遼的援軍來了,他在我陽翟失了利。它既然打不下我陽翟堅城,為重聚士氣,那就只有南下轉掠郡南了。”
“原來如此!”
郭圖的這一番分析如抽絲剝繭,既細緻,又有理有據,可信度極高。饒是如此,儘管曉得了波才不太可能會二打陽翟,就目前來說,陽翟已算安全了,太守面上的神色卻半點沒有好轉,他穿著足襪踏上地圖,放低手中的蠟燭,在父城、昆陽等地晃了幾晃,待看清楚這幾地後,嘆了口氣,說道:“汝水以南共有五縣。波才賊子若真渡河南下,此五縣難保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是啊。”
“加上汝水北岸的郟、襄城兩縣,並及郡西的陽城,已有八個縣已陷或將要陷入賊手了!”
“還有輪氏。”
“噢?對!去輪氏的探馬沒有回來,輪氏可能也已陷入賊手。這樣算來,九個縣,九個縣啊!吾郡十七縣,泰半已入或將入賊手。百姓塗炭,地方受害,上不能報天子,下不能安黎民,此皆吾之罪也,吾之罪也!”
五官椽韓撼離席跪倒,把頭伏於地上,連連叩首,說道:“據探騎回報,今賊兵尚在汝水以南,似乎沒有渡河南下。父城、定陵、舞陽、郾、昆陽五縣也許還沒有陷入賊手。五縣之地,數十萬百姓。明府,萬萬不可置之不顧啊!撼請明府速速出兵,南擊波才,以救郡南百姓!”
“公則,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