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汝南局勢漸穩定 潁川勢態陷膠著(第1/4頁)
章節報錯
出了太守府,黃蓋笑對桓玄說道:“桓君,今鐵官刑徒已然成營。編伍的時候,我細細看了,老郭帶來的這些人雖因常年在鐵礦中勞作,顯得骨瘦,然瘦而不羸,只要稍加調教,必為虎狼之軍。如今又得了兵器。從今以後,這平輿城必固若金湯了啊。”
鐵官刑徒、附奴常年從事重體力勞作,儘管大多都很瘦,但並不虛弱,只要給些時間,補充些營養,力氣上必勝過常人。又且,鐵官刑徒從事的勞作大多需要配合,一個人是做不好的,在鐵礦裡實行的又是軍事化管理,較之常人也更有紀律性、組織性。
桓玄對這近千鐵官刑徒也是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笑道:“有此千人,確可足保平輿不失了。”
文瀚插話說道:“兵庫中現尚有軍械數千件。桓君,何不將之全部取出?”
“全部取出?”
“對啊。黃君帶來的那些人,除了老郭的鐵官刑徒、附奴,還有千餘的百姓、豪傑啊!何不乾脆將他們也一併編入周氏部曲?”
桓玄心道:“我何嘗不想!”只是這千餘的百姓、豪傑不比鐵官徒刑、附奴。
鐵官刑徒、附奴或為刑徒,或為奴隸,將之臨時組軍,把他們編入自己的麾下,反對的人不多。百姓、豪傑都是編戶齊民,正兒八經的漢家良民,桓玄一個百石兵曹椽,哪有資格把他們編入自己的手下?就算他們中有主動投軍的,也得太守出面任用才行。
黃蓋亦知其中關節,笑道:“府君不是已有令下,凡‘有意殺賊報國者,可去袁功曹、王主簿處報名’麼?只這新編而成的‘鐵營’已夠桓君忙活的了,哪裡還有空去理會他們?”
“這倒是。”
旋即桓玄對著韋強等人下令。
韋強、慶鋒、許陽、文瀚等人被桓玄委任為“曲長”,雖不是出自朝廷的任命,但各自也有了四百人的手下。漢家最重軍功,可以想象,只要黃巾還沒有覆滅,有了這四百人在手裡,他們早晚能立下更大的軍功,早晚能博得一個正式的官職。
韋強答道:“桓君,你放心去休息罷!分發兵械的章程你已經定下了,吾等必能按照你的章程,把它辦好。”
所謂“章程”,其實也很簡單兩漢的部隊主要分為四個兵種,步、騎、車、水。
具體到汝南郡來說,因為汝南既不臨海,又不在邊疆,且郡中亦無歸屬朝廷直接管轄的“將屯兵”,只有一些負責地方治安的郡卒,因此既無水軍,也無成建制的騎兵。
至於車兵,早在前漢武帝后就已被迅速發展起來的騎兵所代替,時至如今,雖然建制還在,平時大多用於禮儀,充當儀仗隊,在戰時,也通常只是被用於運輸輜重或結營防禦。汝南亦無車兵編制,雖有些輕車,數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計。
也就是說,汝南現有的兵種大多是步卒。
兩漢的步卒分為三種:不著鎧甲的輕步兵、披甲執銳的“甲士”和使用強弓勁弩的弓弩兵。
其中,弓弩兵雖屬於步卒範疇,但平時基本上單獨編制和管理,平時單獨訓練,戰時配合其它步卒或單獨執行作戰任務。
桓玄“分發兵械的章程”即是按此制定的。說白了,他這個章程依據的還是漢軍的慣例。
他從兵庫領來的軍械有刀、有矛、有甲,也有強弩。
強弩乃是殺人利器,此前曾有人諫言禁民間買賣此物,雖沒有獲得執行,但由此也可見朝廷對其之重視,郡中儲存的也不多,他只領出來了兩百件。為了能更好地發揮弓弩的作用,他決定依照漢軍之慣例,從“鐵營”這一千二百人中選出兩百個力大能開強弩的人,單獨編成一個曲。
這兩百個人已經選好了。百人一屯,兩個屯的長官也已經定下,一個是高佳波,一個是鐵哲。
高佳波擅使強弩,其兄高凱平擅使長戟,兄弟二人在鄉中並有勇名,鄉人稱之:“大戟強弩不能當”。鐵哲雖不擅強弩,但擅射。他兩人輕俠出身,各有勇武,投靠周澈的時間也早,忠誠度不在話下,由他兩人來分別出任兩屯的長官最合適不過。
弓弩是遠射武器,不管是在戰爭中還是在平時,殺傷力均勝過普通的步卒。兩百個弓弩兵放在一起,殺傷力更大,必須要交給最信任的人。既然弓弩兵單獨編制,分發兵器自也就要單獨分發。桓玄所謂的章程即是如此。
桓玄點了點頭,對韋強、郭強說道:“編給你們的這二百人,雖皆為驍悍力大之輩,但大多沒有開過弩。分發完弩後,你要馬上開始著手訓練他們。劉闢賊兵雖已潰退,然其主力尚存。此賊一日不死,我郡中便一日不得安寧。如今探騎已然歸來,必帶回了他的訊息,也許還有更艱苦的戰鬥在等著我們。這兩百弓弩兵將是我部日後殺賊的利器,你萬不可懈怠!”
“諾。”
就在黃蓋、桓玄安排好各項事宜後,就去休息了。
而此時在潁川郡的周澈則憂心忡忡地說道:“派出去的哨探已離城一天了,至今未有歸來回報者,這數萬賊兵也不知都去了哪裡,現在何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傍晚的時候,派出去的探馬絡繹歸來了,一個小吏騎馬奔來:“將軍,府君召你進見。”